近日,天津市西青区、河北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综保区建设完成的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域开放。今年年底前,天津市将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1000公里,涵盖中心城区复杂道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化道路测试需求。这标志着天津市朝着2027年把天津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城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发展关键期,汽车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运而生。据宜信财富了解,天津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经形成涵盖整车开发、动力电池、控制系统和试验检测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智能路网建设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和商业化
要让“聪明的车”可靠的行驶,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变“智慧”。天津市目前已构建了涵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系统集成以及测试评价等产业支撑体系,其中西青区实现408个路口的道路交通信息全息感知、数据实时处理、服务多点触达,海河教育园完成20个路口的智能化建设。
同时,天津市开放多个应用场景供智能网联汽车“大显身手”:天津港实现100多台自动驾驶集卡、水平运输设备规模应用,50多辆京东物流的无人物流配送车在天津南站、中北镇部分区域常态化示范应用;中新天津生态城、海河教育园推出了智能公交车示范线路等。
核心优势资源集聚,筑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底座
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离不开智能关键部件以及动力电池的支持。天津市对重点企业精准招商,加快成龙配套,形成了丰富的产业生态。目前聚集有经纬恒润、英创汇智、中科慧眼、中汽数据、天安智联等一批重点企业。另外,随着国家工信部新能源(储能电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落地高新区,天津市在动力电池领域也迎来了发展良机,以力神电池、巴莫科技、明阳风电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明星企业纷纷集聚。此外,天津市还成立了天津新能源产业(人才)联盟,构建起“研发—转化—产业化”创新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员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天津市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天津市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制定了《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绘出了“总蓝图”。
覆盖“制造业+服务业”,扩大汽车产业版图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汽车制造业加速变革,汽车服务业也在不断重构。天津市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完整的产业链条,检测认证、进出口贸易、会展赛事等汽车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位置。在提高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能级的同时,天津市积极推进智能车路协同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系统方案解决服务商,重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服务业版图。
布局“乘用车+商用车”,打造汽车产业新增长点
市场快速增长、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加速构建的商用车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乘用车领域是天津汽车产业的基本盘,天津市在加快乘用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筑牢乘用车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甲醇+电”等多技术路线商用车产业,进而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完善“整车+零部件”,延伸汽车产业链条
在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整车的同时,天津市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整车龙头带动作用,从推动动力电池产业扩量升级、加快电机电控产业发展、发展车规级芯片、支持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四个方面,夯实零部件布局基础,进一步延伸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筑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
打造“应用场景+基础设施”,为智能网联提供保障
为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科研成果转化、新产品落地、优势产品推广,天津市从打造应用场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着手。应用场景端,推动出租、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特定场景等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开放1000公里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道路,实施西青区、河北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四个区域全域开放。基础设施端,计划5年内新增各类充电桩不少于5万台,累计建成11座商业和自用加氢站,推进智能设施、路侧单元、5G基站等智能路网建设,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提供高质量基础设施保障。
宜信财富了解到,除天津外,其他各地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被称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集聚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厂和1200余家知名零部件企业,整车产能达到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146万辆,形成了“传统零部件+三电+软件+芯片”的完整布局,为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与新兴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武汉经开区发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8条措施”,计划每年拿出30亿元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为武汉经开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赋能。
广州锚定万亿级目标,发展“智车之城”。围绕“432”产业规划,布局建设番禺、花都、南沙、黄埔四大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推动汽车零部件交易平台建设,提升广州汽车零部件近地化率。出台的《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从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上多方保障,全力打造“432”汽车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多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态势,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跃升的缩影。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上万个零部件,在十年前,这条产业链上仍然有很多断点,与精密控制、精密制造相关的控制系统、专用制造装备等领域,还存在链上的短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涵盖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汽车制造以及汽车服务的完备产业链,形成以江浙沪皖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广深为代表的珠三角、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三大典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仅仅在长三角地区,各个上下游企业就组成了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一辆汽车从下单到下线的旅程,最快在4小时车程里就能够跑完。
加强技术创新, 推动动力电池高速发展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居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大核心技术之首。在短短10年间,我国动力电池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跃升。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六成,排在第一。动力电池是高科技行业,核心就是技术创新。以宁德时代为例,2019年其发布全球首款CTP技术,2021年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2022年发布超长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麒麟电池,2023年发布了航天级应用的凝聚态电池。宁德时代不断突破技术“无人区”,多次创新打破行业固有认知。
融合智能科技,解锁高效制造的密码
上万个零部件快速精准地组装成整车,也考验着产业链上的制造工艺。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了先进制造技术、智能科技、数字化平台,构建了“数字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高效协作,形成“透明、敏捷、智能”三位一体的智能制造体系。在极氪的智慧工厂里,有1000多台柔性机器人,实现焊接100%自动化。以后底板制造为例,传统造车需要把80多个零件集成到1个零件,极氪把制造时间从5个多小时缩短到80秒钟。智能制造的能力,就是高效的密码。
数字技术赋能柔性制造,满足多元化需求
汽车是高度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品,同时对快速和大批量的生产有着高要求。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工厂的柔性化生产能力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体现之一。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是国内率先实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临港基地聚焦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并落地应用,建成“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销售系统、物流系统进行数据云交换,MES制造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进行跟踪,上一秒车的上车体过来,下一秒底盘进行一个分拼,数字化平台为柔性制造提了强有力支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靠的是一条不断转动的完备产业链,更是汽车企业锲而不舍的创新研发能力。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连续8年产销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宜信财富了解到,今年1至10月份,中国汽车出口接近400万辆,同比增长近60%,全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攀升,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从全球市场来看,今年三季度,65%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来自中国。除了单纯的整车出口外,根植于海外,到海外建设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也在加速落地,例如广汽埃安已经到泰国准备建工厂。
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同时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品与技术优势,以及我国自主车企在渠道、研发等方面投入的增加,宜信财富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持续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本文根据人民网、网信宁河、网信静海、国际在线、长江云新闻、中机产城(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21经济网、东方财富网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