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出门问问自2017年以来多次传出的“IPO消息”,也终于在今年正式“落地”,并于5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出门问问是Google(谷歌)投资的一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关于它的介绍,百度百科上这样清晰地写道。
同时,按照招股书介绍,以通用大模型「序列猴子」为底层技术,出门问问当前共推出了AIoT、企业服务、AIGC三大解决方案。
前者的产品主要是一些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主打产品是AI智能手表。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來,出门问问的AIoT智能设备已累计销售超过100万件。
企业服务则主要是为企业提供AI语音交互、智能客服两大服务。例如:给汽车厂商提供车载语音系统,为保险公司提供AI客服等。截至目前,自2020年以来,预装出门问问车载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汽车超过200万辆。
AIGC解决方案的服务对象是则内容创作者,产品包括提供AI配音的「魔音工坊」及海外版「DupDub」、可以自动生成文章的「魔撰写作」、辅助视频生成和虚拟直播的「奇妙元」。
因此,整体来看,出门问问本质上是一家技术开发公司。只是,如今选择冲刺港股IPO,且宣称自己是一家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除了让人们震惊于其成长速度之迅速外,又是否暴露出背后隐藏的“危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同样可以从招股书中得到。
AIGC商业化程度堪忧
故事讲得再美好,还是要落到白纸黑字的数据上;毕竟,一切商业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
速途网发现,虽然出门问问的招股书中,频繁的提到通用人工智能、AIGC等字眼,但就现下情况来看该业务对收入的贡献却相当有限。同时,2022年成为了影响出门问问两大业务收入最为关键的一年。
数据显示:2022年之前,AIoT解决方案为公司收入主要来源,分别于2020年、2021年贡献了2.2亿、3.4亿营收,在总收入中占比83%、85%。
这意味着,出门问问其实是一家智能硬件销售公司。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出门问问发布了具有语音助手和软硬件结合功能的AIoT智能设备TicWatch。
硬件销售之外,出门问问还开发了一众软件与其硬件产品进行“呼应”。2013年,出门问问推出语音助手“小问”。
除手表之外,AI真无线智能耳机TicPods系列、智能车载后视镜TicMirror、智能音箱TicKasa系列等多个人工智能软硬结合产品也相继问世,而这不仅扩大了出门问问的收入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域的构成。
2022年,出门问问收入主力成功“易主”。另一主要业务——AI软件解决方案首次在营收上超过AIoT,同比大增408.89%至3.02亿元。其中,AI企业解决方案增长最为迅速。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该业务分别实现4447.6万元、5269.7万元、2.63亿元的营收,收入占比达到52.6%,其产品包括汽车AI助手、银行智能客服等。同时,该项业务的增长带动了出门问问毛利率的提升,由2021年的37.5%激增至2022年的67.2%
对此,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解释到: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安排收入增加,包括与汽车附属公司A的知识产权安排导致了AI软件解决方案收入的突增。
而AI软件解决方案的另一业务——AIGC解决方案,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则这样解释道:出门问问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出门问问是中国起步最早、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
资料显示,2020年,出门问问开发出通用大模型“UCLAI”,并且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全栈式的AIGC应用程序。今年,出门问问宣布将进一步升级迭代大模型为“序列猴子”,推出面向创作者的CoPilot产品矩阵,包含四款AIGC产品:AI写作平台“奇妙文”、AI绘画平台“言之画”、AI配音平台“魔音工坊”、数字人视频与直播平台“奇妙元”。
除了面向创作者的产品矩阵之外,出门问问本次还推出了面向C端的升级版语音助手“魔法小问”,据称类似于“Siri+ChatGPT”,以及面向B端的企业专属大模型。
出门问问表示:公司的AIGC解決方案已吸引约40万名累计付费用户,且自解決方案推出以来已经产生100多万笔付款,并建立了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AI写作助手(魔撰写作)、AI数字人(奇妙元)等在内的AIGC解決方案矩阵。
不过,尽管付费用户和产品很多,但目前的AIGC在出门问问的总收入中,占比仍仅有8%。
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AIGC分别为出门问问贡献了49.6万、682万及3986万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仅有0.2%、1.7%和8%。也就是说,出门问问的AIGC的发展仍处雏形。
同时,在招股书中,出门问问委托的灼识咨询对全球前10名实现AIGC商业化的AI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全球TOP10)进行了统计。在全球TOP10收入排名中,出门问问位列第8。
和其他企业相比,出门问问落后明显。按2022年收入计算,AIGC服务收入最高的是美国一家2015年成立的AI研发部署公司,数额达到6500万美元-9500万美元,而出门问问是570万美元。仅从AIGC营收来看,出门问问和全球第一的企业至少约有11倍的差距,且另外9家公司,均未在上市公司名单之列。出门问问的重重隐忧
众所周知,入局大模型是一门“相当烧钱”的生意。这意味着,充足的资金将是参与“千模大战”的重要基础。
据国盛证券报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以ChatGPT在1月的独立访客平均数1300万计算,其对应芯片需求为3万多片英伟达A100 GPU,初始投入成本约为8亿美元,每日电费在5万美元左右。
将目光回到出门问问身上,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出门问问分别实现收入2.65亿元、3.98亿元与5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570.10万元、 -734.3万元,1.09亿元。也就是说,其已经于去年顺利扭亏为盈。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出门问问的“家底厚实”。毕竟,从营收体量来看,5亿的规模实在难与一众科技公司媲美。同时,其在招股书中所展现出的现金储备也有些微博:2020年、2021年、2022年底,出门问问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2.15亿元、1.32亿元、4025万元。
拿这样的家底进军AI大模型,与谷歌、OpenAI、百度等巨头竞争,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而跳出AIGC之外,出门问问更大的风险在于盈利能力并不稳定。
事实上,出门问问的营收在2022年增长26%的背后,暴露出了其在营收上过于依赖集中客户的弊端。结合上文提到的AI企业解决方案营收增长原因来看,仅2022年,出门问问便从该客户获得收入达2.13亿元,占总收入的42.6%。
同时,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2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2.4%一路上涨至62.8%。同期,出门问问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8.8%飙升至42.6%。
另一方面,目前的出门问问仍以AIoT解决方案客户为主,但该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贡献已经呈现式微趋势,且毛利率也逐渐下滑,因此,出门问问是否具备持续地盈利能力有待商榷。
鲨鱼池中的突围,道阻且长
眼下,出门问问正处于“旧业务”增长趋于乏力,新增长引擎尚处雏形””的困境中,如何开拓更多的渠道来实现业务增长也成为其亟待解决地问题。
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曾说:大模型不是一个月一年的事情,而是五到十年的长期主义的事情。那么,已经在这条路上先出发的出门问问,如何利用先发优势及目前的技术储备做好后续规划也是其能否率先从中受益,讲出打动人心故事的关键。
当然,即使顺利上市,对于其来说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随着行业达成共识,竞争也会愈加激烈。于此,我们也只能祝福风口上的出门问问顺利上车,顺风又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