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婴儿被亲友轮番亲吻高烧近40度#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广泛讨论!
浙江嘉兴,曹女士带着3个半月大的宝宝回娘家,一家人抱着宝宝又亲又摸。宝宝因病毒感染高烧至39.7℃。医生建议,尽量不要让大人随意亲宝宝的嘴和手,比较容易感染病毒。
亲吻,是很多长辈对婴儿喜爱的表达之一。但却不知,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导致宝宝病毒感染,轻者高烧,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亲吻病”到底是什么?如何传播?
“亲吻病”学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一种EB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EB病毒可以在人的口腔、咽喉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在唾液和咽喉分泌物中能够长期高量存在。成年人可通过亲吻、共用餐具、嚼烂食物再喂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宝宝。
“亲吻病”最典型三大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病毒或会“入侵”多个器官和组织,引起肺炎、脑膜炎、心肌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甚至肝脏功能受损、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90%至95%的人都感染过该病毒,但因成年人自身免疫力“强悍”,即使感染病毒,也能及时清除,甚至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婴幼儿免疫力正处于发育期,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便易出现明显症状。
“亲吻病”如何治疗?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
“亲吻病”其实属于“自限性疾病”——即不需要特别治疗,只靠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可以“自愈”。大多数急性症状通常在1至2周内可缓解,并产生持久免疫力。
当然,并非完全置之不理,出现相应症状时,也需“对症支持治疗”即发烧了就用退烧药,咽部不适就用药缓解……哪里不好治哪里,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传单”患者或普通成年人,应勤洗手,不共用餐具、饮水杯和牙刷等,与婴幼儿保持适当距离,不亲吻婴幼儿的嘴和手,不嘴对嘴喂食,给婴幼儿准备专属的餐具,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有相关症状的成年人之间也应避免“亲密接触”,减少发病几率。
人与病毒的斗争,决胜关键在免疫系统
要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细菌、病毒以及其它有害物质,人体每时每刻都在遭受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攻击,但我们每天依然健康,这都有赖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保护。
而免疫系统中外除细菌、病毒、外来异物,内灭衰老细胞、突变细胞、癌细胞的“执行者”便是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预防所有病毒类疾病的“终极武器”!想要让病毒无机可乘,就要时刻保持自身免疫细胞稳定。
但“免疫系统其实从来没有为我们活到100岁做准备”。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免疫细胞衰老不可避免,再加上不良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等,会加快免疫器官的萎缩和老化,削弱免疫细胞的能力。
如何解决随免疫细胞衰老的难题呢?现代科学技术给出了解决方案——提前存储。
免疫细胞存储,即在年轻时采集自体的免疫细胞,存储在零下196℃的液氮存储设备中,留作珍贵的“种子细胞”,使之保持健康、活力,保证回输时有足量细胞用以抵御病变细胞、重塑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存储,帮助我们预防免疫力下降,保持自身免疫“年轻态”,是最有价值的健康投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