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发布的场景,有些似曾相识……
近日,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在华为举办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上市。据悉,问界M7定位于中大型SUV,共推出增程式、纯电续航230公里(后驱版)、200公里(四驱版)3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31.98-37.98万元。此外,车内采用六座布局,并配备了HarmonyOS智能座舱系统。
当天发布会结束4小时后,AITO APP一度出现宕机,该产品预售订单即突破2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为与重庆车企小康股份共同打造的电动车品牌AITO的第二款产品。此时距离上一款车问界M5上市交付仅四个月,且该车型仍在华为发布会上发布。
短时间内发布两款新车,用余承东的话说,百年造车历史上,就没有这么快的。这还是在上海疫情影响两个月的情况下,否则问界M7可能会更早亮相。
外界对于问界M7的期待或许是出于问界M5目前出色的表现。资料显示:问界M5今年3月~6月销量分别为3045辆、3245辆、5006辆和7021辆。这意味着问界M5是造车新势力中实现交付过万用时最短的车型,而与其同属增程式的理想ONE达成这一目标则用了近20个月。
那么,到底华为赋予了问界M7这款何种能力,才支撑起近40万元的售价呢?
近40万买到的 是华为基因还是小康血脉
事实上,从商标的归属来看,AITO品牌势必要归属于赛力斯背后的小康集团,但是在AITO创立之前,汽车行业没有出现过供应商代替品牌方发布整车产品的先例。
然而,从活动规格与余承东在本次发布活动上的“强势”态度来看, AITO品牌实际主导权、掌舵权都在向华为这边倾斜。“M5是用百万豪车的标准来定义,问界M7要把超越百万豪车体验的标准带给大家。”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说,手机上几千个App都可以无缝流转到车上,除了华为其他没有一家做得到,“我们是最好的智能座舱,世界上,没有之一。”
除了AITO的车辆本身的硬件和软件,其服务网络也在日趋完善。余承东表示:目前充电网络支持全国300多个城市,共18万多个公共充电桩,此外全国范围已有600多家华为门店可以提供产品的体验及试驾,以及覆盖109多个城市的122多家AITO用户中心,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明明是赛力斯旗下的产品,却在华为最新的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压台”出现,超过1个小时问界M7事无巨细的介绍也由华为余承东来进行。反观问界M7的法律所有人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在尾声阶段才姗姗来迟,仅仅表示将继续与华为合作外,便再无任何重点产出。华为的高调做实了自己“事实性造车”的信号。
此外,尽管华为多次对“不造车,聚焦ICT,做智能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等关键词进行强调,甚至在2020年发布了内部文件关于智能汽车制造的EMT决议【2020】007号文件,但在此期间华为还是相继对内部业务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与完善。
同时,速途网注意到,上述华为内部决议文件将在2023年10月26日过期,目前时间已经过半。可以说,“华为不造车”的说法颇具“掩耳盗铃”的意味。40万买到的是华为基因还是小康血脉或许大众心中也早有定论。
华为的“造车心事” 小康知多少?
新能源汽车从本质上重塑汽车业的估值逻辑后,“代工”就成为了部分传统燃油车企的选择之一,如江淮汽车为蔚来代工、海马汽车为小鹏代工。在此背景下,一个关于“灵魂”和“躯体”的命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想要转型的传统燃油车企面前。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开始成为行业内的竞争主题,将软件的价值无限拔高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种传统燃油车企依靠外包车机系统所无法理解的高度。于是,“代工”,即仅承担整车制造环节,便被视为仅有“躯体”,智能化则成为“灵魂”。
而华为,则毋庸置疑成为合作中的灵魂。
根据参与程度,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可分为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仅提供车企部分零部件,华为品牌不露出。第二种是解决方案集成模式(huawei inside),车企应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双方联合开发,并可以露出华为品牌。第三种是智选车模式,由华为主导汽车的产品设计、用户定义、销售渠道等,除了露出华为品牌,还将用到华为的渠道资源。
不难发现,小康和华为的合作属于第三种,也是最深的一种。
为什么选择小康(赛力斯),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谜。但速途网在此前发布的《华为“借鸡生蛋”出AITO,赛力斯难逃“炮灰”命?》一文中提到,无论是小康旗下的赛力斯还是AITO,目前既没多少造车技术,也没品牌优势的小康股份子品牌,都能为华为布局造车业务提供更大的主动性。
2021年4月,双方合作推出了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尽管上市两天便突破三千销量,但华为智选SF5的走红并没有维持太久,全年销量未过万,不及蔚小理们的单月销量表现,还相继爆出停产、预订暂停等诸多“丑闻”。
为摆脱困境,2021年12月赛力斯联手华为发布了AITO品牌的首款车型——问界M5。问界M5采用了华为 DriveONE 纯电驱增程平台以及全新鸿蒙OS 智能座舱。按照余承东的说法,“这次我们用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用户体验团队来一起打造(问界M5)这个产品。”数据显示:2021年3月起,华为的团队逐渐渗透于小康,包括研发团队在内,目前人数已达到四五百人。因此在用户感知层面,华为的存在感非常强。
此外,问界M7对标宝马X7和奥迪Q7L——在用户的品牌认知上,小康距离二者的品牌层级实在是太过遥远,但因为华为的加持与赋能,问界的定位开始向高端市场偏移。
此前问界M5推出之时,#赛力斯换标华为#,#车主替“华为”换标#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榜单,速途网在查阅某电商平台网页后发现,销售华为车标相关商品的店铺目前已达几百家,价格在15元-135元不等,商品标签大多带有“问界 、赛力斯、华为车标”等字样。换标车主在谈及这一行为时表示,“装上去之后简直注入了灵魂”。
相比于合作车企的知名度,华为显然更胜一筹,此前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的发布会上,华为余承东仍然成为了发布会的主角。
小康已经 “别无选择”
事实上,和华为联手之前,小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存在感几乎为0。如今虽有了些存在感,也总被戏说为“华为代工厂”。
但是,就小康来说,与华为的合作是势在必行的。毕竟,没有了华为,小康并不具备直接踏足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的条件,更何况是由燃油车向新能源时代的转型。
与华为合作之前,小康股份主要产品是传统燃油SUV、MPV和微车,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小康股份的主打产品销量日渐降低。小康股份虽然也曾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主打产品却是商用的新能源物流汽车。
即使后来推出了面向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SF5,但一年仅售出了732辆的惨淡销量也表明其在高端市场的尴尬。
而从业绩来看,小康股份也称得上十分“惨烈”。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0年,小康股份的营收和利润均呈下降趋势。虽然在去年因联合华为推出问界M5,使新能源板块及整体业绩有过短暂且甚微的回缓,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亏损8.39亿元,对于上年同期亏损5.33亿元,亏损还在扩大。如果不能成功转型,小康股份几乎再无希望可言。
由此,虽然华为在二者合作中逐步提升的介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康股份主导权、控制权的下降,极易被外界贴上代工的标签,但在高端新能源赛道并未有任何“代表作”的小康股份,想要弯道超车势必要牢牢依附着华为这棵大树。
华为的 全方位“备胎”
虽然小康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但却并非唯一的合作伙伴。目前华为已经与三家车企达成了合作,分别是北汽、广汽和长安。其中,除了已经上市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长安阿维塔11外,广汽的子品牌目前尚未确定名称,计划在2024年推出。合作方式也分为“轻合作”以及“深合作”的两种生态模式。
当华为站稳了供应链角色,为了营造一个公平自由市场竞争环境,必然会退居幕后,留给小康的就不仅仅是产能和订单压力,还有品牌包装和渠道建设的负担。一旦华为智能操作系统获得突破,成为众多车企的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那么华为就可以实现,不造一辆车、却控制每辆车。
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重庆车展所言:“中国不缺华为品牌的汽车,但缺乏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部件供应商。”
当然,“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同样在合作过程中深入品牌、渠道等多方面,一旦内部协议有效期满,在诸多备胎中流连的华为说不定也会回归自我本心,一夜崛起,完成造车。
作为行业的观察者,速途网期待“新华为”的浴火重生,同时也期待着“新小康”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