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网友在线学习!中科院杨郑鸿抖音直播科普脑科学知识

你了解脑科学吗?你了解认知科学吗?为何科学家们要选用果蝇来进行脑科学的研究呢?在中国科学院推出的《科学公开课》中,杨郑鸿副研究员借助果蝇这种模式生物,为大家讲解脑科学都在关注和研究什么,带领网友从果蝇小脑袋出发探索脑科学里蕴含的大智慧。

杨郑鸿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2月5日和2月8日两晚的抖音直播中,杨郑鸿从身边有趣的脑科学现象出发,讲解了什么是认知科学,并介绍了抑郁症这一重要课题,最后引入课程的主角——果蝇,强调了其对于现实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孩子们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两场直播,共吸引力超过22万网友在线观看。

生活中人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彩色图片由于相应颜色条纹的存在变成黑白;侧上方直射而来的光照导致无法正确分辨魔方、裙子的颜色;看起来长短不一的弧形其实一样长……在直播一开始,杨郑鸿带领大家用自己的眼睛体会了大脑视幻觉的存在,也进一步介绍了认知科学的概念及范围。

接下来的直播中,杨郑鸿用弗洛伊德的解释为大家区分了脑科学中一对重要的概念——意识与潜意识。此外,他还阐述了斯特鲁普效应中两种认知发生冲突时,哪一种认知更占上风的问题,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世界上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当这种疾病达到中度或重度时,就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疾患,甚至可引致自杀,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解释和治疗抑郁症,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杨郑鸿由此引入模式生物,告诉大家通过很简单的动物我们就能去研究这种复杂的精神疾病。

而这种模式生物就是果蝇。杨郑鸿通过展示果蝇的显微镜图片,介绍了许多关于果蝇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初步了解果蝇是一种什么生物。除了显而易见的三对足、一对翅膀外,杨郑鸿深入地介绍了果蝇的复眼、触角和口器,其中果蝇复眼看到的整个图像是由一个个小眼的图案共同组成的,空间分辨率低而时间分辨率高,因此能够对运动的物体进行快速识别,以便逃离、生存。

果蝇虽小,却是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得力助手。从基因遗传机制、辐射遗传学等到生物钟,这些诺贝尔奖的发现都离不开果蝇。杨郑鸿介绍,科学家选择果蝇进行研究,主要因为其基因比较简单、神经系统相对简单、生长发育快、便于遗传学改造。果蝇基因序列和人类同源性高达80%,而且人体75%已知致病基因与果蝇相似。

杨郑鸿还分享了目前几个最前沿的用果蝇来进行研究的实验,包括飞行模拟器和习得性无助行为模型,后者即是用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抑郁症的案例。杨郑鸿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用的目的,它产生的是普遍的知识和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提供的是解答问题的方法,为应用研究提供具体答案,对人类有直接作用。

直播最后,杨郑鸿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两个小故事,一是借研究生阶段导师讲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杂乱无章的“毛线球”里找到“毛线头”,即自己的兴趣所在;二是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幼时的启蒙读物,告诉屏幕前的父母,孩子的兴趣是广泛的、无限的,需要好好培养。他希望,自己的分享以及中科院整个系列的讲座是一颗种子,悄悄地埋在孩子们的心中,在十年二十年后生根发芽。

据悉,“果蝇与脑科学:小脑袋大智慧”是中科院《科学公开课》中的一期。该公开课旨在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在下一期节目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将分享世间的物质形态所蕴含的基础物理知识。

该节目于1月25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点在抖音直播,其精彩内容还将以频道合集形式纳入抖音青少年模式,激发更多青少年学习兴趣。据了解,在寒假期间,抖音还发起“寒假充电计划”,该活动聚合了故宫知识课堂、中科院《科学公开课》、北大等名校公开课、知识合集等宝藏内容。用户在抖音搜索“寒假充电”即可看到活动页面,浏览和收藏感兴趣的知识内容,预约直播。

(0)
上一篇 2022年2月16日 11:44
下一篇 2022年2月16日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