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全国巡讲启动会隆重召开
2022年1月21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以下简称《基层版共识》)全国巡讲启动会隆重召开。国内心律失常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悉数出席,聚焦室性心律失常这一临床最常见心脏疾病的最新基层版共识云端对话,共议防治新策略。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学会领导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来说相对棘手,且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治疗情况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如何实现分级诊疗,使基层医生能筛选出高危人群,掌握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基层版共识》的编写和发布对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意义重大。在保留常规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等特色的同时,《基层版共识》紧密结合基层卫生机构具体情况,重点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对于其诊治方案,该《基层版共识》多以流程图和表格形式表达,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和科学性。
全国基层巡讲,透视基层治疗的关键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应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场所,是心血管疾病管理成败的重要环节。与一些大城市中的心脏中心相比,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配备相对贫乏、医技力量较薄弱。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方面,尤其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一些较为复杂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基层医院尚不能广为开展,需要转诊至大的心脏中心诊治。因此,加强基层医院医生对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认识,开展其规范化治疗技术培训至关重要。
黄从新教授指出,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室速和室颤可危及患者生命,即使是对于大的三甲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医生来说,处理时有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基层版共识》执笔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表示,《基层版共识》巡讲活动将于今年3月起正式在全国启动,欢迎各省的专家积极参与,共同为基层医生搭建室性心律失常规范化诊治培训平台,全面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以减少心脏性猝死风险,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
曹克将教授强调,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部分患者虽然其心脏结构正常,但由于其家族遗传因素,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心脏性猝死患者发病前往往没有征兆,从未确诊与猝死相关疾病的普通人群,也可能面临室性心律失常带来的风险。《基层版共识》的全国巡讲将是一场系统化的培训,对不易发现的安全隐患,借助更加完善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检查手段加以预测与防范,为全民健康添砖加瓦。
遇到室性心律失常,基层用药如何兼顾安全有效?
基层医疗机构在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后,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处理风险较大的室性心律失常?基层医疗机构条件较为有限,因客观因素制约,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技术不足以支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就诊需求。大多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在设备配置和使用上存在困难,因此药物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措施。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艳敏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凤祥教授分别在《基层版共识》中就基层医生如何应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问题做了相关阐述。
目前基层医院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如何?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和心脏外副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既有快同时又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风险大,这种情况对于基层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但药物仍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石。此次《基层版共识》推荐位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快慢兼治、双向调节的独特功能,成为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性早搏的最好选择。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早的患者,参松养心胶囊在减少室性早搏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及相关研究结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和《基层版共识》将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作为IIa-A级推荐。
提升基层医院医生室性心律失常防治能力,要给一线实在的干货
基层医生肩负着对我国室性心律失常及其导致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摸底筛查、基本医疗、门诊随访、健康教育、转诊转院等一线重要工作任务。重视他们的需求,及时提供室性心律失常诊治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有助于他们做好这些工作。在全国巡讲的启动会上,《基层版共识》的编委会专家们对该书的的相关章节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华伟教授指出,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约有54.4万例患者,其中多数由于发现过晚和救治不及时死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猝死风险的患者死亡率高。因此,加强基层医院医生在心脏性猝死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心肺复苏的培训十分重要。
快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对病人的危害最大。北方战区医院王祖禄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明龙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院长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等分别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诊断与治疗作了介绍。他们认为,对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挽救生命;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更多考虑治疗措施本身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非根治的治疗措施心律失常易复发,应在纠正心律失常后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复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葵教授提到,《基层版共识》形式新颖,如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章节内容多以诊治流程图和推荐表格形式呈现,基层医生可以快速找到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人民医院邓新桃副院长作为基层医院的医生代表发言,他动情地说,基层医生只有不断更新观念、知识,才能把患者留在基层。关于这方面,同质化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是问题关键,也是实现我国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基层版共识》在内容上与国际指南高度接轨,编写形式贴近基层医生的诊疗实践,作为县域医疗机构的一份子,非常期待全国巡讲的开启,也非常希望广大基层医生都能得到实惠。
启动大会采取线上直播形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杰孚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景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陈柯萍教授、宿燕岗教授和汤宝鹏教授等学会领导与编写《基层版共识》的多位知名专家在线对话,分享室性心律失常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共同探讨《基层版共识》的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明龙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并作了会议总结。
此次《基层版共识》的全国巡讲活动将惠及百城千县,必将极大推动我国基层心律失常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