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硬变软”的华为,正在黯然退出手机行业|2021中国智能手机沉浮录

关于《2021中国智能手机沉浮录》

如今,智能手机仍然是消费者关注度最高、关系最为密切的消费电子类产品。这一年间,手机行业既有巨头陨落的唏嘘,亦有崭露头角的新秀,亦有陷入同质化或是战略调整的阶段困局。

俗话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一年即将过去的节点,通过复盘手机厂商们一年来的产品、决策、动向,我们或许就能够在回顾之中,找到智能手机打破同质化枷锁、击穿发展过程中的迷雾,发掘出引发厂商沉浮的因果。

速途网长期关注智能手机行业,特发起“2021中国智能手机沉浮录”,通过对行业一整年试图洞察行业发展趋势,还原国内的真实业态,共同寻找智能手机红海之下的新机遇。

如今,手机行业已经走到了成熟期,但手机仍然是消费者关注度最高、关系最为密切的消费电子类产品。这一年间,手机行业既有巨头陨落的唏嘘,亦有崭露头角的新秀,让速途网看到在智能手机市场激烈竞争之下,虽有一些品牌光鲜不及当年,但还有一些品牌凭借着自我的坚持,成为照亮行业的星火。

速途网长期关注智能手机行业,特发起“2021中国智能手机沉浮录”,通过对行业一整年试图洞察行业发展趋势,还原国内的真实业态,共同寻找智能手机红海之下的新机遇。

第一期,就让我们来看看,曾经位列国内手机市场一哥的——华为,在2021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动。

手机业务成为行业“鲸落”

从运营商时代起家的“中华酷联”,到市场充分竞争时的“华米OV”,一路走来华为一直是手机厂商的代表。然而在2021年,因为芯片短缺问题,让华为遭遇了重创,从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2019年一度超越苹果跃居第二),到如今进入“Others阵营”,让最高时一度占总营收超过50%的消费者业务遭遇严重打击。

由于受到美国制裁的原因,自2020年9月15日起,华为无法再生产麒麟芯片,这意味着华为5G芯片进入到了“用一颗、少一颗”的库存时代。而同年11月华为出售荣耀手机,更是甩掉了华为曾经手机出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断臂求生。

今年上半年,华为发布了Mate X2、Mate 40E、nova 8 SE活力版等5G机型,然而很快5G版本便宣告售罄,随即推出的便是同型号的4G版本。

而到了下半年,华为的处境则更为尴尬,从年初跳票到7月份华为P50系列,全系列无缘5G通信功能,出乎了不少消费者的意料。作为拿到国内首张5G手机入网牌照的厂商,却在2021年千元机都已普及5G网络的大环境之下,华为P50在网络上的“人有我无”,仍然成为最终放弃的原因。


根据市场机构Conterpoint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市场占有率从上一年的30%,大幅跌落至8%,销量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77%。

今年6月,华为正式推出针对于手机的操作系统——鸿蒙OS 2.0,然而,在手机整体出货量不断下降、相关供应链的不断收缩,如果不能形成规模网络,那么在生态建设上将因为逐步失去话语权而落后。

面对缺乏5G手机的颓势,华为在9月推出手机翻新业务,通过将用户手中5G手机更换电池、后盖等部件,为手机“续命”,让用户向鸿蒙OS迁移争取更多的时间。但在竞争对手新机型的不断发布之下,如何让消费者按捺住更换新机的冲动,华为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虽然在华为手机无缘5G之后,TCL雷鸟、乐视、鼎桥等品牌都想借“华为”的名号在手机市场分得一杯羹,有的借着华为智选商店的由头、有的借鸿蒙系统的名号、还有的甚至内置了华为麒麟芯片。

不过,很快有网友指出,这个“鼎桥”的品牌背后,竟多是华为系人员,例如其副董事长,是现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而其法人邓飚,今年5月才刚刚离开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不由让人觉得这个“鼎桥”便是华为手机的“马甲”,而其发布的鼎桥N8 Pro,被指出系华为nova8 Pro的“换皮”产品。

就如同不少华为前员工离开华为之后,往往难以复现当年的成就,除去尚未上市的乐视手机,无论是雷鸟还是鼎桥,都未在市场上掀起足够大的风浪。

IoT业务难拯救消费者业务

随着手机业务大幅缩水,2021年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1357亿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2558亿元,同比暴跌46.9%。

华为自有品牌方面从早先就有的耳机、智慧屏、智能音箱等产品,今年又增加了显示器、打印机、鼠标、键盘等,开始进军智慧办公领域,通过国内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通过鸿蒙OS的微内核架构,可以快速接入华为生态体系,再通过华为品牌的号召力,溢价获得利润。

在生态链产品上,华为也加大与生态伙伴的合作范围,从传统的智能家居产品,还扩展到了一些生活方面的选品,在华为商城官网的“全球甄选”页面,速途网发现其中多为咖啡、茶叶、干果、酒类等产品,甚至可以还有五粮液等产品,大有向“百货商场”的模式转变。

然而,华为在生态商品上的扩张,压力却转嫁给了经销商。速途网了解到,一些地方的经销商,还在进货时也收到了打包进货智慧屏、电动牙刷、茶叶等“华为智选”产品的要求。这些经销商向速途网表示,如果不进货这些产品,那么将失去提供Mate、P系列等热销手机的资格,让门店的经营遭遇困难。

嘴上不造车,身体却很诚实

说到“华为智选”中的最贵的产品,可能便是在汽车赛道上的——赛力斯SF5。

今年4月,赛力斯SF5的“华为智选”正式发布,搭载HUAWEI 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HUAWEI HiCar智慧互联系统,并在华为商城正式上架。据了解,赛力斯SF5的生产企业全称为金康赛力斯,是小康集团全资子公司金康新能源旗下的汽车品牌。

纵使有“华为”品牌巨大的影响力做背书,但用户对于相对于陌生的赛力斯SF5购买仍然谨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为1246辆,其中6月销量仅为498辆。

一时间,行业对于华为“造车”的传闻在网络中讨论得沸沸扬扬,然而就华为而言,对于“坚持不造车”似乎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今年9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在谈及造车一事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并透露,余承东曾经就想造车,“但对于华为高层团队而言,很清楚在求生阶段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徐直军还提到:“不同公司各有各的选择。“有几个造车的挣了多少钱了,不造车的挣钱反而更多。未来汽车品牌能生存多少,还有几个能存在,还是未知。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越要冷静。”

这意味着,“不造车,专注于ICT”的华为,表面上因为是缺乏造车能力的“量力而为”,但从深层次的角度而言,不仅可以让华为通过避免与汽车市场老将与新秀的正面竞争,规避造车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ICT上游供应商的身份,攫取汽车行业的核心利润。

而如今复盘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确实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但小而散的状况,部分企业因资金困难开始出现破产清算。工信部曾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高,所以资源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集中,避免分散,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虽然华为宣布与宝马、比亚迪、北汽等企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但就目前而言,合作多是集中于手机与车机之间的联动。对于汽车核心的电控方面,态度却是一头冷一头热。

除去金康赛力斯甚至不惜隐去本名以“华为智选SF5”示人外,如北汽ARCFOX极狐选择搭载全套由华为提供的车机系统与驾驶辅助系统;但上汽则嗤之以鼻,上汽董事长陈虹曾提到“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就好比又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警惕对于华为电控系统的依赖。

从硬件终端到软件服务

随着硬件终端领域逐渐式微,鸿蒙生态能否成为气候还需要时间验证的背景之下,华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而是开始了其业务转型,从“硬”变“软”。

10月11日,华为宣布成立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四大军团”,加上2月成立的煤炭军团,华为在今年共成立了“五大军团”,更加倾向于智慧云与数据治理领域,从业务涉及的领域来看,其服务对象将更加向政企方向靠拢,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军团”所涉足的主要是以软件驱动的智慧服务领域,相对于芯片受制于美国封锁,在软件服务方面,华为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可控的区间。

在消费者业务逐渐萎缩并无有效扭转的情况之下,华为通过智慧能力的输出,通过软件行业为企业争取营收,确实也是时宜之下的最优解,至于这些业务的增长,能否抵消硬件终端业务的萎缩,跑赢剪刀差,将成为华为未来兴衰的重要节点。

在速途网看来,华为一直是一家以“狼性”著称的企业,对于那些缺乏发展空间、或是盈利能力弱的业务总是“杀伐果断”,例如2006年华为公司出售H3C公司、2020年出售荣耀手机业务、今年再次出售x86服务器业务,成功为企业减负,并成为企业兴盛的转折点。

因此,对于华为而言,随着逐渐转型成为一家软件赋能企业,处处受制于外界的硬件业务将不再成为企业发力的重点,昔日的手机巨头,正在黯然退出手机行业。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19:17
下一篇 2021年11月16日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