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在表达对人生、世界和价值的态度时,形成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现在,人们产生了新的态度——“生活观”:在生存之上,要更好地生活。主动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为生活赋予意义。
每一次记录、追随、尝试、分享都是主动探寻自己所向往生活方式的过程,这是小红书这类生活方式社区生长、发展的原因。它们消除了物理空间的距离,让无数个拥有共同向往的人汇聚于此。“小红书就像一座城市。”小红书创始人翟芳曾这样比喻,互联网让身处不同地区却有相同喜好、习惯的人得以相识并依照群体特征形成社区。有价值的内容将用户聚集在这个社区中,在“被种草”的同时,他们也可以成为新的“种草者”。“线上种草”到“线下拔草”是数字浪潮下追寻更好生活的一个最便捷、最触手可及的路径。
2013年底刚上线的时候,小红书还叫“香港购物指南”,第一批种子用户就是经常出境游的女性,她们在上面分享购物笔记,那时候小红书给用户种草的往往只是产品本身。但随着用户结构越来越多元,在小红书上分享的用户不再仅是最具备购买能力的人群,被分享的也不再仅仅是实物商品,而是普通人更多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商品还是某种生活方式,背后承载的都是分享者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在小红书上,用户往往是生活方式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一个人的生活选择,通过社区传播获得更多人认可、实践,成了共同的生活观。不同人的生活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参照,而每个人的生活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小红书也因此从“商品种草”进入到了“生活方式种草”的新阶段。
在小红书上不管是看到一道喜欢吃的菜,还是一支好看的口红,都需要到线下完成。内容消费的满足感往往需要依靠线下行动来予以完成。这一个过程,通常可以用两个词来定义:“种草”和“拔草”。“种草”是在社区里看到某个场景并对之心生向往,这可以是一间餐厅,一家酒店,甚至是一个景点。“拔草”,则是在现实中到达这个场景,亲自体验,对这个场景或生活方式赋予自己的意义,然后再把这次体验和意义记录下来,跟更多的人分享。这是一个是从线下到线上又返回线下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汇聚万千生活方式的小红书,就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向沟通的新渠道。生产者在影响消费者,消费者也在改变生产者。
当生活观成为一种对生活赋予意义的认知方式,整个社会消费就进入了非必需品时代。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不再是为了满足必需品的需求,更多是出于认同背后的生活理念,这个时候品牌就必须围绕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来发展。当生活方式、消费主张和品牌价值结合,小红书这类生活社区品牌在本质上就成了商业世界的基础设施,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获得了全新的、更高效的双向沟通渠道,成为新品牌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