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绕开这个机构去谈论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科技史”,毕竟,它曾经所囊括的顶尖科技力量始终让一众公司虎视眈眈。
这个机构的名字就叫作——微软亚洲研究院。
继洪小文博士2007年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后。时隔14年,这个位置终于迎来了新面孔。7月27日,微软公司正式宣布,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礼栋博士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和上海的研究工作,以及与中国及亚太地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而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的洪小文博士,将不再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一职。
而对于周礼栋博士的上任,微软官方表示:“未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初心和使命:推动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的关键产品中,帮助用户改善计算体验;着眼于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究和孵化,助力微软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和对未来计算的美好构想。
据速途网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简称MSRA),设立于1998年,是微软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2001年11月1日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这所研究员不仅为微软创造了价值,而从其中走出来的一个个“人”,更是对中国科技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国内科技行业以及创投行业的格局。
众所周知,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有着IT行业“黄埔军校”之称。90年代初期,在我国计算机产业苗头燃起,以及大洋彼岸竞争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麦尔伏德向比尔盖茨谏言,将研究院开到中国来。 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那一年,正是中国互联网混沌初开的一年,诸如谷歌、搜狐、京东、腾讯、新浪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诞生。也是在那一年,37岁的语音识别专家李开复受命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后于三年后的2001年,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据速途网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前共有三任院长,而这些走出来的“院长们”,有的依然身处研究院,有的在致力于探索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也有的进入了创投领域,为更多创业者提供支持。为此,速途网特就此次周礼栋博士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契机,对前四届院长的事迹进行了梳理。
而对于周礼栋博士的上任,微软官方表示:“未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初心和使命:推动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的关键产品中,帮助用户改善计算体验;着眼于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究和孵化,助力微软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和对未来计算的美好构想。
据速途网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简称MSRA),设立于1998年,是微软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2001年11月1日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这所研究员不仅为微软创造了价值,而从其中走出来的一个个“人”,更是对中国科技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国内科技行业以及创投行业的格局。
众所周知,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有着IT行业“黄埔军校”之称。90年代初期,在我国计算机产业苗头燃起,以及大洋彼岸竞争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麦尔伏德向比尔盖茨谏言,将研究院开到中国来。 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那一年,正是中国互联网混沌初开的一年,诸如谷歌、搜狐、京东、腾讯、新浪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诞生。也是在那一年,37岁的语音识别专家李开复受命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后于三年后的2001年,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据速途网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前共有三任院长,而这些走出来的“院长们”,有的依然身处研究院,有的在致力于探索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也有的进入了创投领域,为更多创业者提供支持。为此,速途网特就此次周礼栋博士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契机,对前四届院长的事迹进行了梳理。
李开复:从创新文化奠基者到天使投资人
1998年7月,李开复从SGI加入微软,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随后担任微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式的人机界面。在研究院成立早期,李开复吸引了包括张亚勤在内的一批学者回国,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创新文化。
2000年,李开复调回微软总部,在那里工作了5年。2005年,李开复离开微软加入谷歌。同年9月,李开复以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身份,创办并开始运营谷歌中国。
2009年,李开复离职谷歌并于同年宣布开始创业,创办创新工场,以天使投资+孵化模式,继续复制人才培养和创新模式。
2017年,李开复又乘上AI技术发展的风口,创办创新工场AI工程院,并成功在AI商业化落地中,分拆出子公司创新奇智。
2018年,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李开复任研究院首任院长。同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从最初微软中国研究院创新文化的奠基者,到如今天使投资+孵化模式,相对于创新,李开复更加擅长于通过资源的调配,为创新者创造孵化器。
张亚勤:从盖茨智囊到人才培养
“12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3岁分别获得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在他人的印象中,“天才”是张亚勤身上最为显著的标签之一。
1999年,张亚勤作为加入微软,并于2001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担任首任院长。2004年1月,张亚勤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的智囊团核心成员。
2005年,SIGGRAPH收录的9篇论文都来自于微软中国研究院,这相当于当年论文收录量的十分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热的实验室。
2006年-2014年9月张亚勤升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
2014年9月,张亚勤表示想要“我想过一过很忙的生活”而加入百度,担任总裁。
2019年10月,张亚勤博士从百度公司“退休”,从开发一线走向了人才培养的阵线。同年年底,张亚勤加盟清华大学,受聘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计算机系和相关院系开展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将负责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类脑智能为关键的技术突破方向,打造世界顶尖的创新研发平台。
沈向洋:从加班狂人到小冰之父
在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沈向洋曾以研究员身份加入位于雷德蒙德(Redmond,Washington)的微软研究院总部。
1999年,沈向洋回到北京参与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在担任计算组主任期间,研究院在最顶尖年会SIGGRAPH上发表的论文逐年上升,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院。然而他却被当年的常务副院长王坚嘲笑“猪狗不如”,不分昼夜做研究,“那一年彻彻底底地把所有的人都灭掉”,沈向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2004年,沈向洋升任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2013年,沈向洋接替退休的微软前首席研究和战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成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2019年11月13日,沈向洋提出辞去微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的职务,并于2020年从微软离任。2020年3月5日,沈向洋续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并在聘任仪式后发表了主题为“Engineering Responsible AI”(如何设计和构建负责任的AI)的演讲。
2020年,在经历了担任小冰公司董事长、“IDEA”理事长、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后,沈向洋选择了继续自己的学术之路,并于2021年4月,正式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 洪小文:从台前走到幕后
与沈向洋轨迹类似,洪小文在2000年调MSAR语音产品组之前,已经在微软总部任高级研究员。
2007年第三任院长沈向洋上调西雅图总部,作为副院长的洪小文接棒,成为该机构历史上第四任院长。值得一提的是,洪小文院长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历史上任职周期最长的院长。
虽然在就职期间曝光率远低于前任张亚勤、沈向洋等,但洪小文在业界的学术地位和威望并不低。不仅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还兼任了IEEE语音转换及音频处理学术杂志的编委。
时至今日,虽然洪小文已官宣卸任了“院长”一职,但就官方发布的声明来看,其仍然会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继续负责推动微软在亚太地区的整体研发战略布局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英雄未曾落幕
正如同洪小文从台前走向幕后一样,微软这家科技巨头企业,也正在不断在中国公众的视野中消失,默默走向后台。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IT领域的“黄埔军校”,微软高管的出走为国内的AI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之父、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坚;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芮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大讯飞副总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鹏;前海尔集团CTO、副总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峰;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联合创办微软亚洲工程院——林斌;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商汤科技创始人前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视觉计算组负责人——汤晓鸥等等……
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院长们”虽然离开了微软,但却在不同企业、甚至不同行业中,继续推动着行业进步,成为时代发展的推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