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首份低碳报告出炉 美团电单车一年减碳40.9万吨

速途网6与2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极光行业研究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低碳出行让生活更美好——共享电单车社会价值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重点研究了共享电单车在构建低碳城市、提升低碳出行替代效应的社会价值,是行业内首份针对共享电单车行业的低碳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共享电单车全行业每年可减碳163.6万吨,其中美团电单车用户一年减碳40.9万吨。共享电单车作为低碳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领域减碳价值显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

共享电单车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运营 政府纳管成趋势

近年来,共享电单车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为用户的中短途出行提供了更便捷、高效、低碳的选择,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共享电单车的出现也完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助力构建低碳城市。2019年,《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共享电单车编入发展绿色产业目录,明确鼓励发展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发展共享交通业务,共享电单车迎来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自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将共享电单车纳入统一监管,形成“规范管理、总量控制”的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电单车有序发展,昆明、长沙、南宁、合肥、银川、哈尔滨、石家庄、呼和浩特、沈阳、慈溪等地的主管部门先后将共享电单车纳入管理。

报告测算,截至今年5月,全国有约800万辆共享电单车在1000+城镇运营,预计到2021年底,行业总量将突破1000万辆。

美团电单车一年减40.9万吨 相当于植树818万棵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

报告指出共享电单车是交通领域碳中和实现路径的应用场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共享电单车有效减少了以小汽车(网约车、私家车、共享汽车/租车)和摩托车为主的燃油类出行方式,有31%的共享电单车用户来源于高碳出行人群,其中有26%共享电单车出行用户来自汽车出行群体。报告通过公民绿色意识和绿色行为研究体系发现,共享电单车用户与非用户相比,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更高,更偏向于保护环境,具有更强的绿色行为水平。

报告对共享电单车低碳减排效应进行测算,按照全国共享电单车约800万的投放总量,共享电单车行业一年的碳减排量可达163.6万吨。报告以美团电单车作为案例研究,分析其低碳可持续理念,测算其每年的碳减排量为40.9万吨,相当于植树818万棵、节省15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一辆小汽车绕地球行驶了53714圈。

同时,共享单车企业在生产、制造、运营、回收等全链条关注低碳环保。据悉,美团单车践行“全生命周期”环保理念,轮胎100%回收再生,变成塑胶球场的原料,截至目前已向山区捐赠10个环保球场。

生活场景全覆盖 4成用户购物上班都用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的用户主要以80、90后为主,90后共享电单车用户占比达43.9%,80后占比达26.0%。男女比例上,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别为57.6%、42.4%。

报告调研发现,在中国城市通勤距离分布数据显示,5公里内的通勤人群占比达67.5%, 使用共享电单车出行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通勤人群的日常需求,且出行效率高于汽车出行。报告显示,上下班通勤、外出购物、休闲娱乐、接驳公共交通为主要骑行场景。上下班通勤和外出购物场景下,需求均超过40%。

市场越下沉,用户使用共享电单车的频率越高,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每天使用共享电单车出行的用户占比在30%以上,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37.1%。以长沙、昆明、银川的美团电单车用户为例,有41%左右用户日均使用共享电单车2次以上,日骑行最高用户达13次。

5公里内出行效率高 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对比5公里内共享电单车和驾车的通勤时间,各线城市共享电单车通勤效率均高于驾车,其中新一线城市的比例最高达45.9%,平均节省时长为3分钟,共享电单车提升出行效率更显著。深夜公交停运时,共享电单车成为最高效和便捷的交通工具。报告研究,有10%的订单来自于22点到凌晨2点。

报告认为,相比私家电动车,共享电单车安全优势明显,车辆符合新国标,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骑行和充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极光调研数据显示有80.1%用户认同共享电单车骑行过程中安全系数更高。此外,超9成用户认可,共享电单车比大部分交通工具环保低碳、更快捷、更省时、性价比更高。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社会学教授卢春天表示,共享电单车具有长距离、高效率、低空间占用等特征,在保证车辆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其推广应用将有效替代中短途的高碳出行体量,缓解城市建设空间压力和交通拥堵,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的绿色出行服务模式,对公民的绿色意愿和行为起到引领和培育作用。未来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力量应多方协作共筑低碳节能环保城市。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日 12:02
下一篇 2021年6月2日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