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柔宇被低估了?

几乎没有人会质疑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技术对一个现代国家的重要性。这两种技术并称“一芯一屏”,是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然而,“缺芯少屏”这句十年前的老话,放在今天仍是困扰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掣肘。

因为芯片问题,中兴、华为、中芯国际在国际上被接连发难,“国产替代”只能在艰难中前行。同样地,由于屏幕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面板厂商也经历了刺痛的十年。

 

随着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中国芯片行业也迎来一波风口,资金、技术、人才纷纷涌入。另一边,主攻“屏”的柔宇科技也于近日披露招股书。随着其挂牌时间临近,将与中芯国际一起,在科创板形成“一芯一屏”并立格局。

 

我国面板厂商目前已经解决了“量”的问题——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厂商的面板出货率已经达到全球第一,超过了日韩以及台企,市场占有率接近60%。在产能崛起之后,国内厂商下一步要着手的是创新。

 

当下,柔性显示已经是大势所趋,多家行业龙头都在钻研这项技术,其中柔宇作为国产代表,具有先发优势。不夸张地说,柔宇真正填补了中国自主“屏”技术的空白。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由斯坦福大学博士刘自鸿创立,有着浓厚工科背景的他,在纽约IBM研发总部工作三年后,2012年在硅谷、深圳、香港同步创立柔宇。

 

成立后第一年,2013年,柔宇就成功点亮自主设计的第一块单色全柔性屏,验证了其新型背板集成技术的可行性。8个月后,柔宇研发出了厚度仅为0.01mm的全彩色柔性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最薄”。

 

让柔宇自豪的是其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相比业内主流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柔宇开拓了一条自主研发的创新路线,打破了一直以来日韩对于显示技术的垄断。

 

今年5月。柔宇公开了首条自主产权全柔性屏产线。据介绍,柔宇一期产线是从2018年开始投入建设,两年来按照8寸左右屏幕计算,已能达到280万片/年产量;二期正在推进建设中,基于一样的技术路线、一样尺寸,建成后预计整体年产量可达880万片/年,大力填补我国自主全柔性屏的产能空缺。

 

柔宇的成功突破,也为我国“一芯一屏”领域的攻坚带来巨大贡献,重点在于实现了从0到1、1到N的突破。不同于借鉴国外技术建立产线的做法, 柔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填补了“屏”的空白,也是中国企业少有地在“一芯一屏”领域做到世界领先。

 

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新一代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的原始创新与自主可控,符合“进口替代”和”一芯一屏”国家战略,更是让柔性屏行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扭转。

 

这与柔宇对研发的极高重视不无关系。根据柔宇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17年-2019年,柔宇研发费用分别为1.60亿元、4.88亿元和5.86亿元,分别是同期营收的2.5倍、4.5倍和2.6倍。其研发人员占比高达三分之二,比例可与华为、腾讯等著名科技公司公司比肩。

 

全柔性显示屏作为很早期的行业和新材料应用场景, 前期的研发投入/研发时间是会长于目前成熟的LCD研发时长的, 柔宇从18年6月点亮到今年,已经发布了3代新的屏幕,都是这一条产线, 所以研发耗用的时间也长,分摊较高。

 

一项新技术方案的最大价值还是体现在落地应用上,而柔宇的技术方案也受到了各行各业头部企业的认可。例如,柔宇目前已与空中客车达成了合作,如果将飞机上的屏幕更换为更轻的柔性屏,一年可以帮助空客节省100万以上的油费。此外,丰田、广汽、LV等国外厂商也与柔宇建立了合作。

不断飞涨的营收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柔宇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柔宇的营业收入在近三年获得了持续增长。2017年-2019年,柔宇营收分别为6473万元、1.09亿元和2.27亿元,最近两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68.47%和108.15%;

 

越来越多世界级企业向柔宇抛来橄榄枝,这是对中国自主“屏”技术高度认可的表现。可以说,柔宇走出了中国企业摆脱海外依赖的第一步。

(0)
上一篇 2021年1月11日 17:23
下一篇 2021年1月11日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