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网11月26日讯(报道: 王璇 )今日,10余位来自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大咖”在腾讯北京总部,与200多名观众齐聚第五届腾云峰会现场,在“流动的边界”这一主题下,对“科技将如何重构新连接,催生数字文化新表达,帮助人类开启新旅程”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跨界探讨。
专家学者们认为:层出不穷的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消融有形的边界,与各种文化持续融合,形成“流动的边界”,不仅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工作、学习、娱乐,更逐步催生出文化的新成果与新样态,展示出人类交流、发展的全新可能。
文化与科技融合才有美好未来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程武在开场致辞中提出,新冠疫情下,科技与文化的价值一齐得到凸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能力成为维持社会运转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文化得以冲破边界,为人们带来美和希望。
他说疫情期间人们自发通过社交媒体展开连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自家的书房、客厅通过视频完成表演,组织音乐会;在国内,腾讯微视和央视共同发起了“同心战疫”系列短视频活动,最终创造出26万条加油短视频,播放量超10亿次,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而在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斯·欧斯特贝克(LuizOosterbeek)教授看来,科技是人类表达自我的方式。技术不仅是人类制作出的工具,更蕴含着人们的思考和选择,人依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我们拥有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仍然是人类在思考,仍然是人类在努力为所有人构建更美好的现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部门研究、政策与战略科科长约翰·克劳利(John Crowley)也通过线上视频形式为峰会致辞。在他看来,“我们通过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建立人们保卫和平的意识,从而创造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新方式,最终创造全新的世界,这就是人文科学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
3个月前,腾讯与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助力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和相关学术研究,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在以上领域,程武表示,腾讯的诸多新文创探索,诸如邀请历史学家共创《王者荣耀》与三国文化融合的新版本,以及“云游敦煌”等凭借新媒体技术的文创产品,都一如既往地展现出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可能性。
技术促成崭新连接——趋势不停、挑战不止
在峰会圆桌论坛第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抛出一则问题: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诗作还会被创作吗?在李敬泽看来,技术促成连接的努力仍将一往无前,但与此同时,必须意识到这种连接的“流动边界”在哪里,这也恰恰是科技需要和人文、人性对话的地方。“2020年,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超越隔阂,去实现连接和理解;但同样在2020年,我们意识到必须确认自己是谁,我和别人在哪里不一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的观点是,互联网时代进入了快速裂解的分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能否实现“次元破壁”,是腾讯等互联网力量正在进行的努力。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石长期投身于《二十四史》今注版的编撰工作。他表示,新的白话文版《二十四史》“堪称一本新书”,不仅注释是原本的两倍,更因为“它表达了当代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看法”;历史会帮助人每一代人认识自己,这也是需要不断向前看的过程。
糅合了古今中西文化的当代人,该如何与当下激变的世界连接?戴锦华总结,面对新的技术革命,只有真正与现实连接,才能重启人文科学的价值。
科技大爆炸时代,文化将衍变出更多新内容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在论坛第二部分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人类表达的最终目的,不止是传递信息与知识,更是自我表达、自我存在。他解释,从这个角度出发,游戏便是很好的表达;人们从中锻炼动作、思维、逻辑或接受教育,都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今年,葛剑雄本人担任了《王者荣耀》的学术顾问。在他看来,近年来强调的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对外传播时同样需要转化为产品、服务。“包括游戏在内,恰恰能更有效地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知名网络小说作家、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唐家三少是阅文平台800万作者中的佼佼者。“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唐家三少称,过去文学创作的高门槛如今已被网络大大降低,作者可以随时发布并即刻得到读者的反馈和支持,这大大促进了创作生态的繁荣。如今,中国的网络文学更是不断通过自身丰富的故事性走向世界,同时不乏作品被改编成动漫、电影、游戏等其他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角色有不同表达方式,理应共融共通、互相理解。”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总结,网络文学从个人表达逐渐衍变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正凸显了“科技+文化”的力量。
科技与文化终将战胜愚昧与区隔
论坛第三部分的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提出:100多年来,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社会发生起从未有过的紧密联系。但“新冠阴谋论”等言论还有受众群体,这也证明了科学素养的普及依旧任重道远。
面对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饶毅“如何不浪费这一场危机”的提问,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从“科学”谈到了“文化”。“病毒潜伏于某些生物体,甚至冰山冻土下也有着古老的病毒。”他提出,人类越发需要正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腾讯杰出科学家张胜誉则对未来抱有乐观态度。在他看来,技术的长久发展将会帮助人类在医药学领域取得进步。疫情期间,腾讯也与钟南山团队成立联合实验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着力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攻坚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筛查和防控预警。
“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就成了孤岛。”阿来也表示,在疫情期间感受到技术的力量,“互联网给予实际生活和生理情感上的支撑都很重要。”
“科学在改变世界同时,也在改变乃至颠覆自己。科学需要人文驾驭。”韩启德总结道。
为此,将战略目标定义为“科技+文化”的腾讯也在近些年就这两方面持续开展投入,不仅加码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建设7大实验室,更开办“腾讯科学周”,投入资金支持科学探索奖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的观点是,互联网时代进入了快速裂解的分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能否实现“次元破壁”,是腾讯等互联网力量正在进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