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G7创始人翟学魂提出“AI+IA”战略,它代表的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作为一家物联网科技企业,人工智能是G7的底色。然而,投身实体装备,G7的战略是如何落地的?
两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看到G7数字货舱从2018年第一台交付,到今天可以从轨迹、载重、量方、温控、胎压等多个维度“说话”,记录自己的运营数据。
在这一“数据库”中,2019年G7数字货舱选出了一名“年度劳模”——一台全年跑出了30.22万公里的福佑卡车挂车,相当于绕地球8圈,平均月行驶里程达到2.5万公里,出勤率92%。
与此同时,G7智能装备业务总裁王晴童于近日的G7数字货舱科技日上透露,G7通过经营性租赁的模式,已经交付7567台数字货舱。
从这个角度来看,G7数字货舱是G7“做有结果的技术”理念的一种体现,不仅推动着资产效率的提升,也在改变着资产服务的方式。
1、更普惠的AIoT
“现在物流行业基本是义务劳动的时代。作为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成本中心,物流企业对成本极度敏感。”汤氏供应链总裁汤鲁飞如此描述当前物流行业的状态。这种“敏感”,对于像汤氏供应链这样的专属整车企业来说,或许感受要更强一些。
因此,当那些看起来很性感的物流技术流入这个行业时,从业者往往会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技术能否对企业成本做到有效改善。
这也是G7“做有结果的技术”的理念,技术公司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算账,二者要打同一把算盘。正如翟学魂口中所说的:“要把任何技术,都变成客户的结果。”
那么,这种结果是什么?
新伟物流是一家运营广州到江苏的专线企业。配载能力决定专线的利润水平,而数字货车的使用,能帮助企业车辆的装载率达到80%以上。
徐州星辉物流是一个拥有近180台车的大车队,主要服务快递、快运客户。按轴收费政策实施以来,G7数字货舱为其定制了一套租挂方案,目前其租用的50台挂车,单车每公里成本得到了2-3毛钱的优化……
到今天,G7数字货舱已经开发出15种IoT功能,包括头挂匹配、AI量方、载重测量、防侧翻风险预警、震动监控、厢内监控、高精度定位、远程冷机控制等等,不同程度地改变着物流企业的精细化运营。
而在接下来G7数字货舱2.0战略中,王晴童强调了“更强大、更普惠”这两个关键词,并表示,新的战略中货舱功能年均要提升20%,成本年均要降低20%。
G7智能装备业务总裁王晴童
在G7数字货舱科技日上,G7供应链IoT产品中心总经理黄易飞介绍了量方、载重和冷链的技术升级。其中,AI量方2.0,用1个激光雷达传感器替代过去的36个红外传感器,实现车内货物装载体积的自动化测量,大幅降低了方案的硬件成本,也降低了安装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载重2.0,将原有方案设备的50kg降到低于1kg,大幅降低了70%设备成本;冷链2.0,在新方案支持无线温感、远程操控冷机,并可实现全程货物和震动监控。
无论是产品的功能,还是产品安装的成本与复杂度,G7物联网都为技术的普及打好了基础。据了解,G7物联网推出由“量方2.0+GPS+头挂匹配”组成的智能基础包,使用G7数字货舱的客户单车一天只需支付2元。
过去,由于安装的复杂度与设备成本的因素,G7数字货舱更多是“前装”的概念;如今“后装”也变得可能,而这也是王晴童描述的2.0战略中,推动单车智能走向车队智能的重要因素。
也因此,当前G7数字货舱交付量达到7567台的时候,其才有底气在2.0战略中将这一数字扩展到未来5年100000台。
2、资产服务降本
在资产管理规模上,G7数字货舱提出的100000台不是一个小数目。而这一目标背后的支撑,除了来自技术上的自信之外,还要基于一个大的判断:资产服务化。
近两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经营性租赁的资产管理平台。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在翟学魂看来,是类似挂车、车头这样的生产工具应该“从资产变为服务”。
“过去,人们喝水时需要自己打井;现代社会,我们都用自来水,不用每个人打井。同样的道理,在运输行业,我们也应该让车头和挂车都变成服务,我们用的时候就付一点钱,就像用自来水那么便宜的方式来获得。”翟学魂解释道。
G7创始人翟学魂
而最近几年,物流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同时在新的政策驱动下,资产也到了换代的时间节点,叠加上业务的波动性等种种因素,经营性租赁时代也将加速到来。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通过经营性租赁获取挂车的比例稳定在16%,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美国,这个数字甚至达到20%以上。
对比国内,根据中集车辆副总裁孙春安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市场上挂车的保有量大约是300万台,其中G7数字货舱服务的主要细分领域快递快运行业中,挂车保有量为20多万台。以当前G7数字货舱7567台的数据来算的话,大概占到这个市场规模3%。
这种渗透率从近两年开始打开。尤其是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因素影响,物流车队企业出于现金流压力、未来业务预期等因素考虑下,开始尝试通过经营性租赁这种相对较轻的方式,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在翟学魂看来,经营性租赁模式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未来三到五年内,这个市场的形态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以生产能力作为服务的形式,将在市场占有15%、20%,甚至更高的份额。
然而,新的形式需要集技术、装备、运营、金融等为一体,给客户一个结果。这意味着新的模式需要整个生态圈共同促进。
做“有格局的朋友圈”
事实上,G7已经在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组建朋友圈。
比如,其与中国铝业成立了“开投铝程”,主要是进行挂车轻量化的研发,并通过探索资产回收效率的方式,寻找铝制厢的成本空间;与威伯科成立了“吉七威伯科”,主要是进行制动系统的网联化、智能化以及挂车远程通信的开发,例如AEBS;与普洛斯成立了“云挂”,主要对数十万元一台的挂车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和资产运营管理;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成立“吉红”,专注冷链挂车的业务等等。
翟学魂给这个“朋友圈”起了个名字:“有格局的朋友圈”。其中的含义在于,大家用一个至少合作十年的态度,把合作伙伴中最伟大的部分加在一起,变成客户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整个“朋友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家共同围绕资产服务化这一共识,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同时,也为朋友圈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订单。这种良性循环也在推动着大家把资产服务这件事做得更好、更便宜、更有结果。
正如翟学魂所说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格局的朋友圈’,所以总能做出超出大家预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