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网10月16日消息(报道:李楠)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微信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联合发布《2020微信县域乡村数字经济报告》,反映数字化如何深度影响县域及乡村的居民生活,实现商业增长和脱贫致富。报告显示,微信支付作为首选支付方式在县乡用户中的使用比例已高于城市用户,数字化支付方式进一步下沉,实现了金融普惠;同时,基于微信生态能力,数字化扶贫展现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助力“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区加速繁荣。
数字化生活:近八成县域及乡村用户首选微信支付
得益于微信持续下沉,微信支付也逐步覆盖到县域乡村。根据报告数据,在乡镇及农村,首选微信作为支付方式的用户占比达78%,在县城占比高达83%,均高于城市用户的76%。
与此同时,根据报告对拥有微信的用户调研,全国县域及乡村用户用于微信支付的月平均金额达到2650元。其中,湖南、西藏、广东、云南、贵州的县域及乡村用户最爱用微信进行生活缴费;县域及乡村用户使用微信进行医疗服务主要用于预约挂号、医疗费用结算、医疗卡绑定等。
在生活方式方面,县域及乡村用户习惯用小程序进行交通出行、获取新闻信息、网络购物等,通过小程序“智慧出行”已成为常用的操作。
在信息获取方面,县域及乡村用户最关注政府服务类、新闻资讯类、兴趣爱好类等类型的公众号,有超过半数的26岁~60岁的用户都关注了政府服务类公众号。
数字化政务服务:通过微信享受“掌上办理”的便利
通过微信,政府与民生事务、人与公共服务之间正在建立新的桥梁,数字化工具穿越了大山大河,让县域及乡村甚至更偏远地区的用户也能享受到“掌上办理”的移动电子政务服务的便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服务的效率,节省了办事成本。
政务服务正快速发展、加速覆盖。微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微信政务小程序总量已超过6万个;政务小程序累计服务人次近360亿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5倍。
根据报告数据,浙江、海南等省份的县域及乡村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做政务缴费的比例最高,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已经不完全与经济发达水平挂钩,内陆省份也能实现弯道超车。此外,基层用户使用微信办理政务主要集中在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证件办理预约、税务服务、公证申办等高频服务领域。
数字平台助力扶贫:“三区三州”领先全国实现复苏
在微信开放的产品生态,众多扶贫公众号及小程序大量涌现,推动扶贫公益的同时也为乡村扶贫拓展了新渠道,搭建起崭新的线上交易链,基于微信12亿月活生态,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连接更广阔的市场。
微信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平台上已有扶贫助农公众号近2万个,同比增幅28%;2020年扶贫小程序增至2600多个,增幅达50%。近两年,微信支付在县域及乡村的小店数量累计增长65%,微信支付在县域及乡村日均交易笔数累计增长91%。
数字化也已下沉到“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州”是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从而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报告,2019至2020年1-8月同期,“三区三州”的微信支付小商家数量累计增长91%,其中,在2020年4月,“三区三州”的微信支付交易笔数超过历史最高值,先于全国实现商业复苏。也正是基于微信平台的数字化能力,中国县域及乡村的基础商业展现出强大的内循环动能和自愈复苏能力,加速摆脱疫情阴霾。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微信也将持续发挥智慧扶贫、互联网扶贫的效用,调动更多能力与资源,持续普惠县域、乡村及偏远地区群体,为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