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鲜的农产品。这一新的消费现象,正在促进农产品电商加速发展,激发农村电商物流等新基建的需求,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4月24日,人民网电商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发布《中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报告》。报告称,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正保持迅猛发展劲头,农村网络零售增速不断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有效激发了农村电商物流需求。
同时,农村电商物流不断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趋势,也为农产品生产及销售提供了纽带性支持,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也表示,为了加大支持农产品上行的力度,计划在今年将农货上行团队扩充至2000人,并联合物流生态合作伙伴,探索农产品上行专用电子面单,对农产品包裹与普通包裹做区分,进一步扩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农产品上行的规模。
拼多多成农货上行第一大平台
目前,农村地区年收投快件量达到120亿件,电商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总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
其中,拼多多依托创新的“拼农货”模式,解决了传统搜索电商场景下,农货被动等待搜索、销量难以持续的普遍性难题,通过主动向5.85亿消费者呈现“产地直发”优质水果的方式,帮助“小农户”连接“大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成交额达到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在“货找人”模式的推动下,拼多多成功带动了数亿消费者由即时性农产品消费转变为“半计划性消费”,有效丰富了农产品的消费场景,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容积。
同时,在农村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拼多多建构了“农货智能处理系统”+“轻仓储”的有效模式,解决了中国农产品物流链条长、中间环节多和两端收益低的问题。
这一智能化物流模式有效连接了农产品原产地和消费者,整合和升级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
例如,将水果供应链从1个月缩短到5-7天。经由这条通道,吐鲁番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价格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一度滞销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借助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拼多多将全国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
“未来一年,拼多多‘农货上行’工程建设团队将深入更多中国农产区,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实现分拣、包装、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稳固直连全国城市和农产区的‘产地直发’供应链体系。”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催生新变化,农村电商产业链迎来变革良机
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下流通受到冲击,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统筹调度运力,与中国邮政、顺丰、韵达等各大物流公司一起,以智能供应链下沉的模式,带动了特殊时期的物流保障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拼多多致力于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难点、痛点,解决区域农产品滞销的燃眉之急,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直连对接。自2月10日开通抗疫助农专区以来,截至4月20日,拼多多已累计售出滞销农产品超过6亿斤,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包括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帮扶受疫情影响的商家和农户超过18万户。
报告预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催生新的消费习惯变化,也将倒逼农村电商产业链大变革。作为“新基建”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一部分,智能供应链将在智慧农业、产业带动、扶贫脱贫以及物流普惠上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