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网4月16日消息(报道:李楠)今日,小红书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社区生态治理报告,报告显示,小红书当季处理涉嫌刷量笔记52万篇,拦截和清理黑产刷量行为逾1.4亿次。
此外,小红书对外宣布,将于第二季度启动为期90天的生态专项治理行动,对社区内诈骗引流、网络谣言、伪科学标题党、低俗媚俗等高频举报的内容进行重点治理。
“伪科学标题党,某些以炫富为噱头的恶意营销笔记严重损害社区生态,即让用户产生反感,也容易让外界对小红书用户产生负面误解,我们在这方面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一个季度还将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小红书生态治理专项组负责人表示。
谣言伪科学将纳入重点治理范畴
今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施行,旨在通过打击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基于此,小红书在已有的常规化治理措施基础上,针对社区内经常受到举报的诈骗引流、网络谣言、伪科学标题党、恶意营销、低俗媚俗、传播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流行文化以及违规广告等内容和账号进行全面治理。
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中,除了持续的迭代策略对抗、加强内容模型识别外,小红书还开发、升级清理不良内容、打击虚假数据策略模型和治理策略,有效提升基于行为特征、内容特征等方面的算法模型和策略识别能力,针对搜索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度阻断灰黑产容易侵入的各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支振锋说,“逐渐链条化、体系化的网络黑灰产,已经成为良好网络生态的毒瘤,严重威胁数字经济发展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每分钟因网络犯罪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90万美元,每分钟泄露的可标识数据记录为8100条,而头部企业每分钟为网络安全漏洞所付出的成本则达到25美元。有国外机构预测,到2021年,互联网黑灰产将给全球造成高达6万亿美元的损失。
“网络生态的日趋复杂和网络行为与大量日常经济活动联系的日益密切,再加上网络空间的身份更容易伪造,客观上助长了网络空间非法行为的增多,致使网络空间的交易行为难以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这种状况损害了广大互联网用户的利益,恶化了网络空间的信息生态、内容生态,也给平台安全、合法经营带来了政策和法律上的风险。”
打击“黑灰产”成为平台运营新常态
随着互联网新平台崛起,网络灰黑产原本重点攻击的目标从电商行业延伸至多家社区类互联网平台。对用户和消费影响越大的平台,越容易被黑灰产盯上,从淘宝、抖音到小红书,都是如此,且黑灰产整体呈现数量庞大、手段多变、极难根治的特点。
为了维护平台的健康运转,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打击黑灰产已经成为互联网新平台运营的新常态。
自2019年起,小红书开始对外公布平台反作弊数据。目前,每季实时拦截黑产刷量请求和封禁涉嫌刷量笔记数量已现下降。
此外,小红书自2018年开始通过推送平台违规线索,积极配合执法机关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全年,小红书协助执法部门抓获网络犯罪分子19人,涉案金额超1100万,主动移交调取证据线索逾60条。2019年底,实现向监管部门自动推送线索的新机制,大幅提高推送效率。
近年来,以小红书、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企业,积极进行技术迭代,努力健全防控机制,大力开展专项行动,在打击网络灰黑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支振锋表示,网络黑产源于犯罪分子的贪婪,也源于互联网技术本身的不完善。互联网企业在履行网络安全义务上的不足,个人信息的泄露,公民网络隐私观念的淡漠,也都是网络黑灰产膨胀的助推剂。
“非常乐见像小红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针对网络黑产展开的专项治理活动。”王四新说,平台利用自己在数据、算法和用户资源方面的优势,认真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通过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切断网络黑产得以维系的利益链条,铲除网络黑产滋生的土壤,为全面提升互联网生态质量作出自己的努力。
支振锋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网络黑灰产打击力度,维护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良好营商法治环境,以综合性、体系化治理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才能更好保障公民个体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平台生态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黑灰产在技术、反侦察等方面也在不断升级。”小红书生态治理专项组负责人表示,在打击黑灰产方面,小红书会坚持到底,绝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