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速途网 吴佳馨、乔志斌
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正当互联网领域因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一事而议论纷纷之时,哈啰出行突然带着自己“已于去年年底完成一轮融资”的消息进入众人视线。
随之而来的还有哈啰因现金流较为充沛而日渐显现的野心,速途网获悉,在内部信中哈啰提及,基于平台战略,哈啰将基于出行向整个生活服务方向延伸,目标是:未来三年,DAU过亿;更长的时间内,成为中国人主流3个APP之一。
哈啰CEO杨磊甚至直言,当下是哈啰账上现金储备最多的时候。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哈啰业务依然能实现100%的增长,并将在2020年实现首次盈亏平衡。另外,公司的目光不局限于今年,已经投向了下个10年、20年。
但与哈啰的乐观相对的,则是其近日以来陷入的诸多争议。以至于在疫情的背景下,突如其来的融资讯息并没有为哈啰带来完全的利好,反而让众人对它的近况及业务规划的可行性多了几分好奇。
自曝融资,哈啰意在稳定军心
事实上,哈啰的裁员争议由来已久。去年12月,杨磊在内部邮件中提及,2019年整个行业面临寒冬,相比之下,哈啰出行的日子还算过的下去。但杨磊也提出,哈啰2019年吸收了不少人员,看起来人才鼎盛,实际上却常感觉无人可用。
“公司的创业气息,奋斗文化逐步在弱化。公司的反应速度在大大下降,甚至一两个月才能做出来东西,以前一个人干的事情现在三个人干。”杨磊直言,为此他提出,2020年保持现有人员规模,冻结新增HC,在现有人员规模上挤掉泡沫。
一时之间,脉脉职言区不乏有认证为哈啰出行员工的用户,在“哈啰裁员”的相关话题下讲述自己的经历。有员工直言,公司现在其实是不赚钱状态,不得不进行裁员。更有员工表示,自己是因为管理层藏有私心,而被优化。
尽管哈啰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的一员,自诞生以来便在吸引资本方面颇有几分心得。企查查公开信息显示,自哈啰成立以来,其先后完成了13轮融资,加上本次披露的数据,哈啰已完成了14轮融资。蚂蚁金服、复星集团、威马汽车等熟悉的资本方,均为其投资人。但亏损一直是共享单车领域的难题,时至今日哈啰也没有公开表示自己已经跑通盈利模式,也为自己埋下了隐忧。
哈啰在此时公布自己的融资讯息,也是希望通过看似较为稳健的现金流否认“哈啰因经营压力而变相裁员”的传言,缓解因裁员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以及对管理层的质疑,稳定军心。让哈啰的优化政策得以顺利进行,并保证员工会更有动力去实现杨磊提出的未来。
哈啰执行总裁李开逐强调,优化人员是汰换调整少量不合适的人,提升组织效能,让组织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这样的管理政策,未来或许会长期坚持。
资金注入,哈啰欲提升自身形象
除此之外,哈啰自曝融资恰好处于疫情期间。
受疫情影响,可以减少人员接触的骑行,成为中短途出行的优先选择。尤其是复工潮的来临,共享单车也迎来了春天。
为进一步保障用户的健康,近日,美团单车联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卫生保障运营规范》,明确提出了共享单车在疫情期间的消毒和维护标准。包括且不限于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1次等。尤其是热点区域,在消毒用品数量允许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运营人员应对所有共享单车实行无差别消毒,并细化消毒流程。
而同样能够减少人员接触的网约车方面,滴滴出行在疫情期间便出台多项消毒措施保障居民乘车健康。日前,由滴滴出行发起并联合协会共同推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疫情防控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立项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有共享单车业务也有顺风车业务的哈啰也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居民健康出行贡献出一份力量。速途网获悉,3月以来,哈啰也有过类似的举措,目前山西、河南等部分城市已明确提出消毒要求,尤其是河南省内单车,哈啰还在车筐内投放医用酒精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
但要注意的是,相比于美团、滴滴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持续发挥影响力,哈啰目前还是逐步进行,尚未对自己涉及的全部城市与业务有明确的消毒标准。
随着融资消息的披露,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哈啰在出行领域的影响力也将有所提升,这也将促使哈啰出台更多措施以匹配自己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从而扭转自己的自身形象。
知易行难,业务增长与盈亏平衡难两全
在内部分享中,哈啰出行CEO杨磊提到了“即使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大约还能实现100%的业务增长,有希望在2020年实现整个集团的首次盈亏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100%增长”并非是收入的增长,而是“业务”增长,同时也并没有明确是业务的规模或是服务次数。例如在哈啰出行公布2018年年终数据盘点中显示,哈啰单车业务飞速增长,日订单超过2000万笔,同比增长100%。
而2019年年度数据盘点中,除了累计用户从1.6亿增长到3亿,接近一倍的提升外,涉及与2018年数据比较的,仅有“哈啰出行夜间骑行量占比全天约19.4%,相较于2018年增长近一倍”。
至于2020年,哈啰究竟如何实现“100%的业务增长”,现在看来,更多的机遇还是在于其业务规模之上。总览哈啰出行的各条业务线,从最初的两轮车、到近年来扩张的四轮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不乏一些“从0到1”刚刚起步的项目,对于服务规模似乎是很好的扩张机会。然而2020年初的疫情,还是让哈啰出行的规模增长画上了问号。
从各个业务线来看,共享单车业务凭借着“3亿用户”基础,在短期之内仍然是哈啰出行的“支柱业务”。然而受疫情影响,公众出行意愿显著下降。
为了提振行业信心,2月6日哈啰出行就曾披露单车大数据显示,1月8日-2月5日,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出行骑行量都迎来明显增加,同时自2月10日企业复工以来,各地共享单车需求量持续攀升,北京单日骑行量就曾上涨近150%。然而,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监测统计,2020年3月份共享单车总骑行量为1622. 07万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3.2%。可见,虽然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但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仍需时日。
同时,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大部分景区暂时封闭,而逐步开放的景区,也要实行严格的限流防护措施,这对于哈啰出行的景区共享出行业务,遭遇了不小的打击。
亏损,是拖垮城市共享单车的主要原因,共享单车赚钱与否取决于日骑行次数、丢失率、运营成本和骑行价格。疫情的到来,不仅让共享单车日均活跃量急转直下,车辆的消毒工作也让单车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或许是出于两轮车业务受到影响严重,哈啰出行将更多的希望放到了共享助力车领域中。3月24日,哈啰出行在上海推出旗下新款共享助力车“云起”,同时喊出“冲刺最后3公里”的口号。不过,共享助力车的大规模推广仍需等待疫情拐点,各地对助力车持谨慎态度。
而哈啰出行的急迫,体现在疫情期间为武汉等地区的业务医护人员、志愿者等提供1000辆助力车,却遭遇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约谈,原因是在未完成常规报备流程的情况下“违规投放”。可见,疫情拖慢了哈啰对于助力车上牌与投放的流程。
而在顺风车业务上,根据《哈啰顺风车城市复工出行数据报告》显示,自2月10日大范围企业复工以来,哈啰顺风车订单量持续增长,但仍然处于复苏状态。
而电池业务、换电业务作为裁员传闻中受灾的“重灾区”,分别70%、50%的裁撤比例,一定程度印证了该业务营收与盈利表现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尤其在出行业务仍然处在复苏期的当下,想“扶起”电池业务,无疑会让哈啰出行的现金流更加困难。
尽管哈啰出行使出浑身解数促进出行业务的恢复,但面对年初的疫情影响,出行需求晚一日恢复到正常水平,哈啰出行实现“100%业务增长”的小目标就困难一分。更何况,出行市场早已度过靠补贴打天下的阶段,而“烧”出来的规模还会让哈啰出行本身盈利雪上加霜;而如果为了盈利,而采取涨价措施,则不利于业务规模的恢复。
所以,对于整个出行行业来说,一切还要等待疫情早日结束,才有可能离开复苏之路、完全回归发展的跑道之上。对于哈啰来说,在业务尚未恢复元气,仍需要依靠资本背书的当下,立下业绩与盈利的“Flag”显然有些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