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疫情之时,快手平台上一系列“高能买菜方式”刷爆了社交媒体,例如济南90后小姐姐将遥控车改装上摄像头和语音装置出门买菜、临沂火锅店老板无人机“空投”食材、浙江隔离点机器人送餐……可谓是“方法千万条,吃饭第一条”,引爆了新的买菜时尚。
其实,在这段特殊时期,小到前述的遥控车、无人机,大到可以服务公众的机器人,都在发挥着相比过去更大的作用,它们与人类统一战线、共度难关。同时,由于机械本身的特性,不仅可以代替人类不眠不休地24小时坚守在岗位之上,同时还大大降低了“人传人”的可能。
所以,“机器人能否替代人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一次进入了速途网的思考范围,疫情过后,机器人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普及程度能否大幅增加?首先,我们还得从这段时间的一些案例说起。
送货、消毒、道路监管,机器人大军正行动
在防控工作大力开展下,全国各小区陆续实施封闭式管理,转而实行“无接触送货”,但快递、外卖、物流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最后100米”谁来解决?送货机器人给出了答案。
近日,苏宁借助在南京一小区推出机器人协助配送计划,快递员配送至小区门口后,交由已经消毒的苏宁无人配送小biu机器人,其间机器人可以自行判断路线、乘坐电梯、以及提醒消费者取货,即可实现“无接触式配送”。
无独有偶,2月6日,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机器人也完成了在武汉的首单配送,成功将医疗与生活物资从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点运送至武汉第九医院。
而在抗疫一线,诸如代替人类在医院中运送食品和药品的无人车,又或者代替医务工作者完成消杀作业的紫外线消毒车等等,现在已经正式交付使用的火神山医院之中投入使用。
在深圳鹤洲检查站,优必选科技的5G机器人充当高速检查站义警,全天24小时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对入深人员及车辆信息进行全覆盖检查登记,据悉每台机器人可以节省4名警力,同时减少人员近距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
除了我们看得到的“机器人”,一些虚拟的“机器人”同样在抗疫之中发挥重要作用,百度在疫情期间免费向全国疫情防控机构开放的智能外呼平台,通过智能外呼机器人让社区疫情防控效率提升。
阿里巴巴达摩院借助卫生部门提供的知识包,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在浙江、黑龙江、山东济南等地相继部署,“浙里办”APP上线了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上线第一天,智能问诊服务对用户咨询的解决率超过92%。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大军”走上工作岗位,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展示出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装配等技术的高速成熟,已经可以开始胜任部分劳动。
因为抗疫中的各司其职,AI机器人的相关领域再次成为行业热点,而有关“机器人”在抗疫过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被更多行业、场景所采用,引发了行业的热烈讨论。
正方:机器人作为非生物,优势明显
虽然就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进程看,机器人显然不能在各个领域替代人类,但是在相对乐观的从业者看来,人们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产业带来促进作用。
其中,促进作用较大的,是无实体的虚拟机器人。一方面是因为在开发工作涉及学科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于更少相关配套硬件基础设施投资,无论在部署周期、成本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例如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外呼机器人之类的办公化机器人,通过语音或屏幕的交互,即可在线实现业务办理。利用技术推动效率提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版本迭代实现行业的长期复用,既满足了医疗卫生行业建立长期防疫体系的需要,也让其他行业在特殊时期提供了保持正常运转的方法。
实体智能机器人,由于本身高度自动化的特性,并不属于生物也不具有生物结构,不仅不会受到病毒感染,不存在潜伏期传染的隐患,也不会随着电线或网线传播,只要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在很多对人危险的环境中,都特别适合使用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系统,极为适合在控制疫情传播的基础上,解决场景的服务需求。
此外,在运作与工业化层面看,自动化机器人在某些因素上不受限于一些对人类限制性较强的因素,不会因为疲劳出现工作效率下降。同时可量产的特性,让短时间内的特种人力资源紧缺,在成熟应用的机器人产品中几乎不存在。
而随着5G通信与车联网技术的成熟,也为无人机(车)配送行业点燃了星火,随着物流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可以完成短途、室内定位等功能,适合在小区、楼宇之间推广应用。伴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加强,还将部署到更为专业的领域中。
反方:机器人技术尚不成熟,仍需时日
不过,也有相关从业者表示,虽然机器人产业重新受到关注,但受限于现有技术发展以及基础设置建设情况来看,也不应盲目乐观。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层面看,目前机器人能做到的还十分有限,货运机器人更多运作于小范围的小区或园区,尚不能做到无人驾驶的水平。目前城市配送环境推广使用,主要发展思路和终端快递柜配合。
在运营层面,目前因特殊时期,道路车、人流动较少,不存在道路拥挤等情况,而对于日常道路拥挤,有待于基础设施对于无人运输体系的建设考量。疫情过后,所有的场景随着人员复工可能荡然无存,倘若只将机器人作为应急预案使用,就不得不面对前期投资维护成本较高,尚不能完全实现无人化运作的问题。
在管理层面,一方面无人车辆事故责任较难判定;另一方面,由于需要等待基础设施改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多都是以试点的方式进行。
在速途网看来,机器人在抗疫期间的大放异彩,让行业重新开始审视机器人工业化的作用,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部署机器人在未来或许会成为行业的选择。虽然在机器人在抗疫时期的应用,很多都是基于“特殊时期、特殊应用”,在社会运行还是恢复正常之后,短期内仍然无法成为社会主流,但在经历特殊时期后,这种重视将更有可能落实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