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公益诉讼,越来越成为保障消费者食药安全的“利剑”。7月17日,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将销售假减肥药的李某、刘某起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成为全国首例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打假公益诉讼。
在本案中,阿里巴巴集团积极协助检察院调查,并同时展开对李某、刘某的民事诉讼追责,提高制售假者违法成本,使制售假者倾家荡产。据了解,这是阿里继联合北京检方对制售假者开展诉讼围剿后,推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的又一个生动实践,“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
拱墅区检察院在起诉书中写道,自2016年9月起,李某在家中干起了卖“特效减肥食品”的生意,通过购买“三无”减肥胶囊,然后伙同被告刘某私自灌装并加贴标签、随意标识用法用量,在网上向消费者出售。
为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李某等人特别注明这款减肥胶囊具有“强效瘦身瘦大腿肚子”“纯中药”“无副作用”等特点,但事实上这些内容均为虚构。经鉴定,现场扣押的涉案胶囊中含有西布曲明等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成分,不仅无法达到减肥效果,对人体还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在销售过程中,李某还广泛宣传“诚招微信代理”发展下线,至2018年1月,累计销售该减肥胶囊550余瓶,共计金额5.6万元。
对李某、刘某的售假行为,拱墅区检察院积极履行职责,以公益诉讼的方式将二人起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这也是全国首例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打假公益诉讼。
自2017年7月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生效后,检察机关被正式以立法形式授权开展公益诉讼。2018年1月17日,最高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大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的通知》,打假公益诉讼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助力“天下无假”的利器。
2018年5月1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曾发起公益诉讼起诉罗某、卢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该案是全国首次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打假公益诉讼,也是阿里巴巴运用技术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售假线索,被提起公益诉讼的第一案。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要为检方对售假者提起公益诉讼点赞,这种做法应当成为未来打假、打击制售有毒有害商品的新模式。
郑俊芳称,多年来,国家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执法机关、社会各界和阿里都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治理假货,打假虽难,但只要各方务实行动,制售假空间只会受到无穷的挤压。
“阿里深知打假成果来之不易,更知假货跨国境、跨平台流窜会毁掉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所以,阿里会不惜代价联合社会各界打假,围剿制售假源头,而那些包庇纵容假货、不放弃以假货、山寨为生、让假货死灰复燃的平台,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公敌,应被人人喊打。”郑俊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