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携程“破冰”,OYO为前路低头?

图源OYO官方网站

5月27日,如平地一声雷般,OYO酒店对外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协议显示,双方将在流量互换、场景互通、数据运营、品牌宣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按理来说,企业间战略合作,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本次战略合作的主角:携程与OYO,却让此事增添了几分戏剧性。OYO甚至被认为是为前途“低头”,但事实或许并不是这样。

声名远扬的OYO,或是酒店版“拼多多”

对于OYO,行业往往将其视为搅局者,甚至冠以酒店版“拼多多”的称号。这一点,与OYO的迅速扩张大有联系。

在此之前,中国与印度之间,往往是中国企业为布局海外市场,纷纷前往印度掘金。而印度企业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中国市场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以至于对业务作出取舍。

而OYO作为一个印度品牌,却在尝试打破这一现象。数据显示,OYO自2017年11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门店数量不断扩张。截至目前其已入驻全国超过320座城市,覆盖了10000+的酒店以及450000+间客房。

图源OYO官方网站

OYO酒店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施振康曾称,“如果从单体品牌酒店的规模看,我们在中国市场已经做到第一名;从整个酒店集团来讲是第二名,全球可以排到第六位”。

在融资方面,OYO从2015年开始启动第一轮融资,截至2019年,其已完成八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16.5亿美元。在投资人团队中,日本软银、红杉资本、滴滴甚至是最新入股的Airbnb均是熟悉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OYO于2018年9月完成的那轮融资中,其中有6亿美元被认为是用于OYO扩大中国业务规模。

可以说,OYO单体酒店的定位,让自己打开了中低端市场的大门,而资本的扶持,则让它加快了扩张的脚步,以至于对其他酒店品牌造成了些许影响。

争议不断,OYO又被视为“下一个ofo”

然而OYO的扩张,让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消息称,OYO单体酒店的定位,意味着与传统连锁酒店相比,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在酒店的改造过程中,往往只是最底层的改造和赋能。

更有甚者,为快速扩张,OYO对于加盟酒店并不做过多约束。以至于出现酒店并未改造,仅仅只是挂了OYO名号的情况。

但有持不同看法者,提出OYO对于酒店运营管理也在不断进行改善。包括对前端的员工、收益以及住宿体验,后端的数据、工具甚至是系统等均有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连锁酒店不同,OYO的酒店加盟模式,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OTA平台。这也就使得,OYO相关酒店在携程、美团之上难觅踪迹,自有app、小程序,以及去哪儿、飞猪成为OYO仅剩的分发渠道。

在OYO尚未形成稳定的客流时,自建流量池的困难显而易见。对于OYO的酒店加盟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部分媒体报道中,由于OYO在携程、美团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有加盟商甚至因为客流量不足而面临着亏损。

以至于,有声音称,OYO更轻的酒店运营模式,虽然能够让自己迅速扩张,成为酒店行业的新贵。但与传统连锁酒店相比,这一运营模式也存在一些风险。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OYO或许也将面临这一局面。曾经的酒店版“拼多多”,最终也不过是下一个ofo。

为前路,OYO选择低头?

与携程的战略合作,OYO也有自己的说法。在它看来,双方将优势互补,也就是OYO的酒店规模能够与携程的平台流量达到互补的效果。

可在外界眼中,携程是否需要OYO的酒店尚不可知,但OYO对于携程的流量入口却是迫切需要。

这一点,源于OYO官方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前,曾有声音称,华住旗下将于近期上线一款与OYO定位类似的产品。为狙击这款产品,OYO选择支付高额通道费与携程破冰,并要求携程禁止上线这款产品。

不过在笔者看来,OYO对携程的流量有所需求为真,但为狙击他人而低头,却存在悖论。

这源于,OYO中国CFO李维曾在之前表达过对OTA的看法。“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从OYO的角度来说,OTA都是合作伙伴。”他说,而OYO在印度也曾经历过OTA平台对其多有担心,最终却成为合作伙伴的事。

至于狙击他人,在华住新品牌到来之前,下沉市场也是各大酒店从业者眼中的香饽饽。去哪儿网、同程艺龙、美团均有涉足,其中去哪儿网的Q+在用户口碑方面,甚至要优于OYO。相比于尚未上线的新品牌,这些对于OYO的影响或许要更大。

无论如何,与携程破冰,意味着OYO将为自有品牌带来更多流量,从而完善自己的流量池;将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甚至会吸引更多加盟商入驻。

但想要打破外来品牌水土不服的魔咒,OYO还需要在加盟商赋能方面做出更多举措,从而达到资本与口碑的双丰收,真正成为酒店版“拼多多。”

(0)
上一篇 2019年5月27日 18:08
下一篇 2019年5月27日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