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与水滴筹,两个看似并不相关的企业,却在近日一同登上了热搜。
事件的起因是,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因脑出血而住院,随后家人在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发起百万筹款。然而一系列的操作,却因为德云社的字样与一百万的金额引发热议。
随着吴鹤臣妻子、德云社、以及水滴筹相继在微博发表声明,水滴筹的运营模式也因此受到质疑。
质疑一:救急还是救穷,平台审核机制何在?
对于大病众筹平台,大众的认知普遍是为家庭困难、看不起病的人提供帮助。这一点,水滴筹创始人沈鹏也曾强调过,在他看来,水滴筹的目的,就是为更多得了病看不起病的人提供帮助。
然而引发争议的吴鹤臣,其背景与大病众筹平台的初衷并不相符。德云社的工作背景,意味着在医疗保险之外,还有师兄弟等人能够支持。在德云社的声明中,“德云社和郭德纲本人将继续向其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援助”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于家庭背景,吴鹤臣被曝家中有车又有房。其妻的微博客户端显示,在吴鹤臣生病住院期间,她更换了一台手机。
这样一来,水滴筹的平台规则以及审核机制究竟如何,成为网友质疑的第一点。
IT鲜闻在查阅水滴筹相关新闻时发现,与吴鹤臣一般有着争议背景的求助人,在水滴筹上并非个例。仅2018年,水滴筹便先后因王某雅、四川女大学生两起事件而与“诈骗”相挂钩。
其中,吴鹤臣与四川女大学生事件中,家庭条件与大众印象中的“困难”尚且有段距离。他们或许有能力去负担治疗费用,只是在面临“因病致贫”的结果时,他们更愿意让热心网友来买单。
对于以上争议,水滴筹相关人员表示,平台审核信息没有界定有车有房就完全不能发起筹款,但前提是要按照平台的规定,去提交这些相应的证明材料。该人员还称,平台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只能要求发起人公开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去做公示。
可以认为,在“救穷”之外,“救急”也是水滴筹对平台用户的态度。
但对于在平台上献爱心的用户来说,“救急不救穷”虽然是一句经验俗语,但这一情景往往发生在熟人社交中。在筹款平台上,捐赠者更希望为真正有需要的人贡献一份力量,而不是为“中产阶级”的生活品质买单。
随着水滴筹与“中产阶级”对用户爱心的消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能否通过水滴筹获得帮助,也将画一个问号。
质疑二:平台盈利方式为何,是否涉及捐款抽成?
在吴鹤臣事件发酵后,其妻子关闭了水滴筹捐款通道。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筹得147959万元。在众人热议之下,吴鹤臣妻子所筹得的资金是为吴鹤臣所用还是退还给用户,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
在水滴筹5月5日晚发布的说明中,其提到,如发起人申请提现,平台会公示,患者治疗情况与款项用途,平台将持续公示。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大众对吴鹤臣的家庭背景是否符合众人对平台用户的认知一事依旧存在争议,但吴鹤臣家人依旧可以提现。
因此,网友也便产生了第二个质疑,即水滴筹盈利方式究竟是什么,漏洞百出的审核机制是否是因为涉及善款抽成,从而放宽限制?
对于水滴筹来说,这一指责过于严苛。从诞生之日起,水滴筹便将“零手续费、零服务费”作为自己吸引用户的一大利器。借用沈鹏的话就是,“一个有困难的人已经非常难了,他辛辛苦苦筹到的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到帮助他身上”。
至于盈利,水滴筹同样走的是用户变现道路。截止2017年底,水滴筹形成了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的三大业务。其中,水滴筹与水滴互助作为公益平台,负责吸引用户。水滴保则作为变现渠道,通过用户购买相关保险而获益。
但水滴筹放宽平台准则,进而吸引用户的说法或许存在。
水滴筹虽然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闭环,变现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据悉,直到现在,水滴筹都没有摆脱亏损。从“救贫”到“救急”,在这之中,或许是水滴筹与沈鹏对中产阶级的一次狙击。
尽管吴鹤臣妻子在随后的微博中解释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水滴筹也宣布将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管,但由此而爆发的“消费爱心”一说并不会就此结束。如何挽回自己的企业形象,让爱心归于真正有需要的人,是水滴筹接下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