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智院李晓涛:广智云+UCloud助力企业“智造”升级

在东莞美丽的松山湖畔,机器人产业已在这里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位于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下简称“广智院”),就是其中一颗“明星”。

李晓涛是现广智院副院长、兼任广智院大数据研发中心负责人,接受速途网专访前,李晓涛才刚从美国回来不久,还没倒完时差,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国内领先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优刻得)于4月12日在深圳主办的一场智能制造论坛。

李晓涛在UCloud TIC华南智能制造主题分享

智能制造的现实挑战

访谈中,李晓涛直言目前智能制造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为工业物联网不仅数据获取难度大、数据复杂性高,联结性很低,存在很多很多数据孤岛。这就造成,目前处理生产线的问题仍然大量靠经验主义——凭经验来处理问题,并不是通过数据发挥作用。

李晓涛列举在3C制造中管理刀具的例子,“现在的自动化很大的缺点就是柔性差,一台机器不干活,生产线就停了,牵一发动全身”,广智院利用云和工业大数据,做能耗监测和安全预警,反向预知设备的健康状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高才能挣钱,这就是大数据能解决的现实问题。

携手UCloud打造一体化方案

广智院旗下“广智云”工业大数据团队正是李晓涛牵头的,其与UCloud、粤数等广泛合作,提供企业上云、行业云、工业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工厂应用解决方案——让工厂数据变得透明和可视化,一直是该企业团队的追求。

UCloud作为中立的基础云服务商,结合CBA(Cloud、Big Data、AI)三位一体战略,通过UIoT、UAI、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基础技术与产品,在智能制造方面提供连接、监控、优化、预测和分析服务,同步把生产设备都连接起来,通过对它们状态监控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预测产品质量,再通过对生产线的改动,使之达到生产流程优化的目的。

谈到与UCloud的合作,李晓涛表示,两家合作实际上是共同打造一个从IaaS、PaaS到SaaS的行业解决方案,其中UCloud提供的是基础云服务,“广智云”工业大数据团队则提供应用层面的服务。“如果没有UCloud这样的云基础平台,我们的应用服务想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UCloud这种技术平台体现的价值。”李晓涛说。

重视中小企业,拥抱定制化

值得一提的是,李晓涛认为相比服务大企业、大客户,广大中小企业企业的服务也极为必要。他表示,中国产业聚集性强,中小企业多,通过云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解决定单、资金、产能以及成本的问题——这些特点,在中小企业都具有普遍性。

因此,“拥抱定制化”也是李晓涛牵头“广智云”的策略,他开始希望做放之四海皆准的版本,但后来决定去适应各种行业,围绕细分的行业做定制微服务:例如针对中小企业的普遍性问题,定制化方案,就解决一系列中小企业的难点问题。

最后,李晓涛还打趣道,广智院作为一开放式的新型研发平台,吸引很多来自传统制造业以及互联网领域人才,例如现在广智院的李培根院士,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此前是中国航母的总设计师,堪称传统制造业的泰斗级人物——“跨界”式的人才配置,也是广智院能取得目前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速途网对广智院副院长李晓涛的专访详细内容:

  1. 制造业困境

“通过构建产品数字链,实现流程可视化,以后制造企业的业务就像播放电影一样,即能能预测未来,也能看到过去,这样有助于产品的设计。”

速途网:目前国内的智能制造您认为存在什么难点和痛点?

李晓涛:相对消费互联网来说,做工业大数据或者物联网是挺痛苦的事情,一是数据的获取非常困难,二是数据复杂性非常高,三是工业互联网的联结性仍然很低,系统非常分散,甚至存在很多数据的孤岛。

另外,因制造业数据低联结,生产线出了事你不知原因,最后还是靠经验主义处理问题,并没有通过数据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很多制造业的信息系统都是滞后的,数据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怎样重构现有的工业信息化系统、打通产品与数据之间的连接,这应该是我们企业产品数字化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

速途网:那即使有了工业大数据平台,在应用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李晓涛:我们思考的是,怎么样以产品为中心,实现设备、数据、工艺流程和人的连接。譬如通过构建产品数字链,实现流程可视化,以后制造企业的业务就像播放电影一样,即能能预测未来,也能看到过去,这样有助于产品的设计。

要实现这些,就要构建一个工业云平台,这就涉及工业大数据的应用的三个关键问题:一个是高质量数据的获取;二是数据的可靠接入与处理;三是制造业务分析模型的构建。

速途网:有没有具体的例子说明在工业大数据的帮助前后,企业的生产有什么变化?

李晓涛:例如广智院其中一个工作是做自动化的升级,自动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牵一发动全身,自动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柔性差,一台机器不干活,这条生产线就停了。效率低下,这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我们怎么样去脱困?“云”这时候就能发挥作用,大家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我们的自动化方案,给企业一算能省了多少人工、省了多少成本,很多方案都是六个月就能回收成本,最慢也是一年半,显然企业就能逐渐如何用工业大数据去解决自动化的问题。

2、迎击产业痛点

“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要发展,不抓住中小企业的话,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太大价值的,高价值用户就是中小企业。”

速途网:能不能介绍下您牵头的“广智云”工业大数据平台怎么发挥作用的?此外,你花了不少时间介绍小微企业上云如何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何会有这样的方向和决策?

李晓涛:首先说下我们是在2017年11月发布了工业云产品——“广智云”,已经跟包括UCloud、粤数都做了广泛的合作,并且入选了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我感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要发展,不抓住中小企业的话,没有太大价值。刚开始的广智云版本,我们也目标很大,希望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版本,但发现很难,应该要去适应各种行业云,行业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行业。

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全联结、组建化和利用微服的服务器和架构,在生产的工艺与排程、执行、质量、服务与支持等,我们打破了传统的ICP,用一个个小容器之间来去满足方程化的概念。所以在广智云发布的时候,我们坚持一个论点“拥抱定制化”,尽管我们做工业软件最害怕的就是定制化,但其实每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升级做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想怎么满足他们。

速途网:成立三年多,广智院就服务超过300家企业,例如劲胜、格力等行业龙头,能否举一两例说说如何跟这些企业合作的?

李晓涛:我们的运营团队是基于广东华中科技大学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在珠三角落地的支撑机构,所以尽管广智院成立才三年多,但是我们的运营团队其实已有8年经验,也服务过过万家企业。

以劲胜为例子,劲胜是3C领域的上市公司,做结构件加工的成本、效率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且由于毛利率偏低,如果管理不慎则很容易导致亏损。加上现在工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重复性的工种招工也不好招,所以劲胜本身也有很强的内需力去升级。

最后我们两家达成了合作,并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还得到了工信部的认可,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一个典型成果。这一方面提升了我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力,也让劲胜提高了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对双方都是共赢的事情。

  • 生态合作

“如果没有UCloud这样的云基础平台,我们的应用服务想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UCloud这种技术平台体现的价值。”

速途网:想了解下我们广智院与UCloud的合作状况,UCloud作为中立的基础云方案提供商,您感觉他们的基础服务对我们广智院的工业大数平台构建有哪些帮助?

李晓涛:广智院和UCloud的合作实际上是共同打造一个从IaaS到SaaS的行业解决方案,在我们的合作中,UCloud提供的是基础云服务,“广智云”工业大数据团队提供的是应用层面的服务,而UCloud在这其中给予的计算、存储等服务,能让“广智云”的应用更有效。因为如果没有UCloud这样的云基础平台,我们的应用服务想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Ucloud这种技术平台体现的价值。

速途网:未来广智院与UCloud等合作伙伴的合作还有哪些展望?

李晓涛:UCloud的战略也在向工业互联网方面发展,作为一个互联网和IT精英出身的团队,他们能够把目光和重心转向工业互联网,这是非常有魄力的决定。未来我们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比如在工业互联网里,很重要的一个节点是“边缘计算”,因为在工业互联网里的数据计算都是量大、面广,如果计算全往云端去放,不仅负担太重、实时性也得不到保证,所以必须得借助边缘计算,这正是我们正在和UCloud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速途网:能否说说广智院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计划是如何?

李晓涛:上面说了广智院是开放式的平台,所以某种程度上市场规划也相对没那么严格。我们的做法是给每个团队不同的支持,帮他们解决问题使之不断往前跑,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而推动整个广智院的规模越做越大。

把这个机制建立好之后,广智院肯定还是会围绕工业“智能+”的角度开展工作,因此我们聚焦的方向首先是清晰的。其次,以新型研发机构的身份来讲,广智院现在的目光也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层面去思考,希望汇聚更多的资源来发展自我。归根结底,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初创平台,广智院目前还在“苦练内功”的阶段,但只要共同目标一致,广智院将会越来越强大。

(6)
上一篇 2019年4月22日 14:45
下一篇 2019年4月22日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