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受到淘汰公司高管、取消快递员底薪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助推,令京东这家公众公司颇不平静;日前,随着刘强东内部信的大幅曝光,作为京东核心资产的物流公司大幅亏损问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国内物流公司经营与发展模式仍存在诸多差异。但从行业属性这一维度分析,京东物流的发展困局,显然与其独特的垂直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国内物流业整体增速已经趋缓,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公司集聚的大背景下,京东与阿里旗下菜鸟系的物流体系模式之争已成为最大看点。
从目前来看,随着京东物流从过去第一方物流转为第三方物流,特别是在各大快递巨头激烈竞争的格局下,由此带来的价格战与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已经不可避免;京东能否通过调整物流新战略,打破当前的困顿局面并重新赢回发展主动权,似乎仍是京东当前思考的第一要务。
京东物流亏损“真实动因”
4月15日凌晨,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通过内部信,披露了京东物流的运营数据:连续12年亏损,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亿元,扣除内部结算的亏损额超过28亿元,并给出的亏损原因为“人力成本承压”;为此,刘强东表示为增加公司收入,决定取消配送员底薪并大幅提高揽件提成。
然而,京东物流的困境,真的是把快递员的底薪去掉就可迎刃而解么?对此,有业内人士对盎司财经表示,通过薪资调整,京东物流短期内固然可以快速降低运营成本;但是,作为电商系物流公司的代表,京东商城的自身发展瓶颈与京东物流的发展模式或许才是其常年巨亏的真实动因。
据悉,京东物流始建于2007年距今已运营12年之久,是京东多年来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业务;因被视作京东商城垂直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京东物流的创立与发展始终依赖于京东商城的整体发展与运营。
甚至,刘强东在谈到京东物流的创立初衷时,把“自建物流系统→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提供用户满意度→获取业务盈利”视作京东通往商业成功的必经之路,“提供最佳的服务体验”亦贯穿京东建物流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京东商城发展增速持续下降,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持续亏损问题被日益凸显出来。
根据京东2018年财报披露,上市公司第四季度净营收1348亿元,美国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48亿元,而上一年同期仅为亏损9.09亿元。此外,京东营收增速亦连续数个季度出现下滑;尽管,京东全年净收入4620亿元,同比增长近28%堪称稳健,但京东营收增速自2016年便跌破多年保持的50%重要关口,其发展增速逐渐减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京东商城的获客能力亦在不断下降;尤其是近年来,面对网购流量红利逐步下滑与拼多多的大幅竞争,如何获取新用户以支撑京东业务的扩张与发展,成为其业务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关键性难题。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12个月,京东年活跃用户数达3.05亿,同比增长仅为4.1%,其活跃用户增长速度仅为2017年Q1季度的10%。这与阿里的同期年度活跃用户数6.36亿存在不小差距,甚至已开始低于拼多多;根据拼多多统计, 2018年全年,拼多多平台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较去年同期的2.448亿劲增1.737亿,已经超越京东排名电商平台第二位。
从目前来看,正是京东商城主营业务的发展瓶颈,从而导致京东物流的巨亏现实越发凸显;然而,对于京东物流而言,其自身问题更多的来自于对于电商物流不同发展模式的理解。
京东物流VS菜鸟物流:两种模式背后的“成本”省思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与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电商业务的兴起;尤其在B2C电商物流运营模式下,京东物流与菜鸟物流两种发展模式的背后,是基于“成本”控制,的不同理解。
当前,随着国内快递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的马太效应正在来临。国家邮政局相关统计显示,截止2018年,国内快递行业规模前6与前8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其中CR6、CR8分别达到71.74%、81.2%。与此同时,虽然国内快递总量基数较大仍维持年均500亿件,但快递行业增速开始逐步减缓,整个市场由11-15年50%以上的高增速,下降为当前20%左右。
尤其在物流行业集中度提升、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对于“成本”的控制无疑很大程度上左右电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电商运营模式看,B2C电商物流运营模式可分为:自建仓配、卖家仓储+第三方配送与第三方仓配。
京东无疑属于典型的自建仓配,由京东平台自建仓储和负责配送。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而在配送端服务,京东为此打造了从211限时达、次日达、极速达、夜间配、自提柜等一整套配送服务体系。
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垂直一体化服务,从而打造闭环供应链;尤其是自建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了京东商城的包裹无论速度、服务体验远均超过依托第三方配送的淘宝、天猫,但劣势也很明显:投资大资产重、服务过于封闭,且需要不断通过融资输血;仅在2018年,京东物流便通过引入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集团、腾讯、中国人寿等投资获取25亿美元融资。
与京东发展模式相异的是,阿里则属于第三方配送模式。基于该模式天猫仅负责线上平台运营,物流体系则由阿里旗下菜鸟+第三方配送联合实现;其中,菜鸟只负责仓储+干线运输,不建配送团队,配送端则是通过深度绑定“通达系”等国内头部物流公司实现。
据悉,对于仓储项目建设方面,菜鸟网络已获得不错进展。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武汉、金华、海宁等十多个城市完成拿地建仓项目并已开始布局海外;其中,首批全球六大eHub陆续在杭州、香港、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和列日(比利时)推进;而基于香港国际机场,菜鸟更是计划与中国航空、圆通速递投资约15亿美元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物流中心。
而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体系搭建,菜鸟则是通过“数据绑定第三方配送”模式来实现;菜鸟裹裹提供国内外快递公司物流查询服务,抢占快递流量入口;并将数据导给阿里参股的“通达系”,以实现最终的“落地配”覆盖。当前,“通达系”大都由阿里所控制,此前阿里已完成对于包括圆通、中通、百世等多家快递物流企业的布局。就在2019年3月11日,阿里更是投资46.6亿元,成为申通快递第二大股东,已完成阿里“菜鸟联盟”完成再扩容。
显然,阿里与京东的区别在于:阿里通过掌管电商商流,有分配物流订单的权力,并依靠菜鸟平台有效派发订单,而基于关键节点的仓储布局可以更好的服务B2C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京东自营起家,拥有自建电商平台及物流体系,尤其是后端物流服务能力较强,但资产较重人力投入成本较高。
京东新战略能否赢回主动权
从目前来看,刘强东在其对于京东物流的改造中,最明显的思路为将京东物流从过去第一方物流转为第三方物流;然而,由此带来的价格战与新一轮行业竞逐已经不可避免。
对于京东物流“破解成本”的新战略,刘强东曾在公开信中有所披露,京东过去的自建物流模式,京东配送员不需要揽件,只需派件,从而造成配送员相对较高的福利和薪酬;未来基于新战略,京东物流鼓励通过加强外部揽收单量;从目前来看,京东物流从过去第一方物流转为第三方物流意图明显。
实际上,早在2018年10月京东就推出了个人快递服务,并面向个人用户进行揽件;消费者可网上下单,快递员在一小时内上门取货,目前该服务已在国内31个城市全面开启;就在近日,京东快递更是面向商家和个人推出“特瞬送”同城服务,并承诺最快30分钟送达,其与“闪送”抢夺市场意图明显;除了个人配送业务,京东物流亦推出的航空特快送业务,其目的是在商务快递领域开疆拓土。
在此之前,刘强东描绘京东物流的发展路径时曾提出,京东物流超越了单纯的快递公司、仓储公司、快运公司,这些公司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的一个类别、一个产品,京东可以全面覆盖大件、中小件、冷藏冷链、短距配送O2O,以及跨境和快递服务。
毋庸置疑的是,京东正式进入国内头部快递公司的核心领域,不免与包括阿里“通达系”、顺丰快递、德邦物流、闪送等国内物流巨头实现正面PK;从行业发展路径观察,想要在存量市场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动摇竞争对手地位,新一轮价格战已经不可避免。
此前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尤其在各大快递巨头激烈竞争的格局下,不少国内知名二三线快递公司纷纷倒闭;包括如风达、全峰快递、快捷快递等多家国内中小快递公司均因人工成本、市场竞争的因素被市场所淘汰。
从目前来看,行业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已经开启,京东基于新战略下更多的未知挑战亦将接踵而至;京东物流最终能否最终通过新战略调整,打破当前的困顿局面并重新赢回发展主动权,似乎仍是京东需要思考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