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崛起之旅: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二大OLED屏供应商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的总部

4月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25年前,北京电子公司(Beijing Electron)几近破产边缘,然而在几十年后,在数十亿政府资金的推动下,它被重新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BOE TechnologyGroup),与苹果公司做起了生意,并着眼于成为下一代屏幕的最大供应商。

这是会计师王东升(现京东方创始人兼董事长)的巨大胜利,他曾在临危受命的情况下接手境况不佳的真空管厂,然后向员工募集救助资金,一度涉足生产漱口水以维持生计。但他最终从政府获得了资金支持,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平板显示器生产商,并设计了京东方迈向屏幕制造巅峰的策略。

可折叠屏

京东方掌握的可弯曲屏幕将为一代可塑智能手机打下基础,从三星的可折叠手机Samsung Fold到未来的iPhone,或许都要依赖于此。

如今,京东方已成为中国令人瞩目的技术雄心的象征。在中国西部以香料和熊猫闻名的西部城市——成都的郊区,在价值70亿美元的工厂漫步时,你看不到任何迹象显示,它曾经触及死亡边缘,而且是两次。

这家工厂占地面积相当于16个足球场,它制造昂贵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苹果和华为都热衷于将其融入到各自畅销设备中。

到今年年底,京东方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OLED屏幕供应商,仅次于三星电子。

负责市场营销的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透露,该公司每月可生产约6.4万块面板,这足够支持每月生产600万部可折叠手机。

除此之外,京东方还关注可穿戴设备、汽车仪表板、家电以及电视等领域的客户。

正如许多分析人士预计的那样,iPhone也将进入价值390亿美元智能手机屏幕市场的少数梯队。

张宇表示:“可折叠屏幕是一种革命性力量,它推动了下一次重大变革。我们对OLED屏幕业务有全面的计划,移动设备屏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成都的工厂里,机器人手臂翻转着像篮球篮板一样大的玻璃板,就像是翻转纸张那样。

在增加电子层之前,首先要在透明的无尘真空立方体内密封的玻璃基板上形成0.03毫米的薄膜。

随后,高功率的激光会剥离最初的膜,以揭示成品。这是一首精准的交响乐,在长达数秒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类之手能与之接近。

创始人王东升

尽管被认为是京东方复兴的功臣,但王东升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媒体形象。他拒绝就此接受采访。

王东升在2018年11月份的公司合伙人大会上表示:“尊重技术和坚持创新是京东方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LCD领域扩大规模之后,京东方现在专门从事OLED屏幕研发,因为它的色彩更丰富,功耗更少,而且更薄。OLED屏幕可以弯曲、扭曲或卷曲成任何形状,而不会破坏这款充满活力的聘雇,并已被苹果用于其顶级iPhone上,华为也在其售价2600美元的可折叠手机中使用它。

京东方赚到了?OLED屏幕价格是LCD屏幕的五倍,抬高了消费者需要支付的价格标签,并阻碍了发货。但京东方正押注于柔性屏手机的未来,相信其最终将会流行起来,增加销量,并降低成本。

京东方位于成都的工厂于2017年投产,是该公司首个主要OLED屏幕生产基地,目前每月生产约3.2万块OLED面板,占设计产能的近70%。

京东方正在绵阳附近建造另一座工厂,可以生产同样多的产品。

但随着这些工厂满足其对OLED的预期需求的一半,京东方正计划在邻近的重庆和福州复制生产模式,目标是最早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这些项目将耗资140亿美元。此外,京东方还开始在合肥试生产更大的面板(约10平方米),用于电视机等更大的设备。该项目最终可能会与LG显示器公司(LG Display)展开竞争。

正是这种扩张使中国跻身于世界领先的显示器制造商之列。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以京东方和总部位于深圳的天马微电子公司为首的中国供应商,占全球柔性OLED面板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左右,2020年后有望赶上它们的韩国竞争对手。

但对于一家2018年营收960亿元、市值约2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也带来了太多生产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增加了风险。

IHS Markit高级首席分析师杰瑞·康(Jerry Kang)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以Samsung Display为首的中小型OLED市场,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价格太高,需求还不够多。”

去年,京东方超越LG显示器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京东方现在的目标是复制OLED屏幕的做法,三星是iPhone屏幕的唯一供应商。

TrendForce研究总监博伊斯·范(Boyce Fan)说:“人们可能会开始发现,京东方现在能够影响整个显示器行业的发展方向。尽管中国供应商无法挑战韩国在OLED领域的主导地位,但中国手机品牌将非常乐意选择国产屏幕。”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鼎盛时期,北京电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元件制造商,使用苏联时代技术大量生产真空管。1979年引入大量优秀的外国技术。张宇记得,1988年招收的90%毕业生最后都因为薪水太低而离开。留下来的工程师的工资甚至低于附近一家酒店的清洁工,当年轻工人辞职后,大龄和非熟练工人被甩在后面。

时任会计经理的王东升本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但这位61岁的创业者临危受命,并决定再试一次。1992年,他启动了改革,要求管理层和工人筹集资金以避免破产。

张宇回忆称,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大约有2600名员工帮助筹集了650万元(合100万美元)的资金,有些人甚至掏出了五年的工资。

然而,这依然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当电子管需求崩溃时,公司也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核心业务。

张宇称:“我们尝试了无数项业务,比如漱口水,甚至开办职业介绍所来赚钱,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1993年4月,北京电子公司更名为京东方,王东升将其引向彩电领域,生产阴极射线管,然后在21世纪初开始涉足平板产品。Trendforce的研究总监博伊斯表示:“有许多因素推动了京东方的显著增长。我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京东方自身击退激烈竞争的努力是两个关键原因。”

大约在那个时候,京东方面临着另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即押注于什么样的显示器。经过内部辩论,该公司将目光瞄准柔性OLED。许多人指出,这将是让其保持差异性的关键。张宇称:“这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这是有风险的:如果京东方不能在三年内将OLED商业化,公司可能会在自身债务的重压下崩溃。”

京东方于2011年启动了一条小型测试线,2013年推出了第一台样机。在此之后,京东方连续数年在国内顶尖大学中招募顶尖人才,他们在北京的实验室里长时间地工作,为了寻求突破,进行了数百次实验。

如今,局势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危险。京东方总部位于北京某个工业园区的广阔角落,与梅赛德斯和通用电气等知名企业相邻,在那里展示完全透明的屏幕和通过喷墨打印制造的65英寸显示屏。

张宇说:“对我们的海外竞争对手来说,这似乎是个奇迹。但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是十多年艰苦努力的结果。” 

(0)
上一篇 2019年4月1日 10:26
下一篇 2019年4月1日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