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初,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萌芽后,电影就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渗透。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速途研究院:2018年中国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票房规模在2014年仅有294.1亿元,2018年票房规模就已经突破600亿元大关。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电影也逐渐走向规范化,迈向稳定发展的成熟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部分“陷阱”也开始暴露了。
马太效应加剧,质量“硬核”是关键
电影刚产生时,电影质量即使一般,靠着宣传也能“忽悠”到许多观众,那是因为观众对新事物很好奇,并且还没有关于内容判定的标准。但随着观众品味和审美的进化和升级,对电影内容更加挑剔,使得许多带着巨大“水分”的电影越来越难有立足之地。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电影top20的票房,在2016年为221.22亿元,2017年增长至295.63亿元,到2018年为止,超过三百亿元,达到了347.06亿元,排名前二十的电影票房明显逐年增加。
此外,2016-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分别是,457.1亿元,550.1亿元和609.7亿元,而这三年排名前二十的电影票房与总票房的占比分别是48.2%,47.2%和56.9%,2018年中国上映了400余部电影,排名前二十的电影就斩获了超过一半的票房。
据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显示,2019年春节档共产出综合票房58.4亿元,其中《流浪地球》以20.1亿元的票房成绩居首,《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分别以14.49亿元,10.43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排名前四的影片票房占比超过80%,仅《流浪地球》的占比就高达34.4%,而《流浪地球》,除了取得优异的票房成绩外,还掀起了一波全民海报设计的浪潮。
优质电影实现名利双收,劣质电影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电影市场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票房两极化严重,马太效应加剧。除此之外,档期对一部电影票房的影响也逐渐在减小。
2017年春节档可以说是遭遇了“滑铁卢”,12部春节档影片,进入前二十名的只有四部,最靠前的《功夫瑜伽》和《西游记伏妖篇》也只是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于7月上映的《战狼2》居首,于4月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位列第二。“优胜劣汰法则”是不会手下留情的,优质电影在黄金档期上映那是如虎添翼,但倘若影片质量欠佳,即使追求黄金档期,也是徒劳,或许口碑会崩的更快。
无论是马太效应的加剧还是档期效应的衰退,都是观众对优质电影的呼吁,在逐渐成熟的市场下,影片靠“硬核”内容才是取胜的关键,内容驱动时代已经到来了。
为原创保驾护航,打击盗版势在必行
春节档一向很热闹的,2019年的春节档也不例外,只不过今年的热闹除了影片本身的精彩,还有盗版的猖獗,还上演了一场“中国电影史上最大泄露事故”。
其实,国家版权局早在2月2日就发布了2019年度第一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包括春节档影片。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对有关部门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盗版依旧很猖獗。观众上一秒踏进电影院,下一秒网上就出现了高清盗版资源,还是打包带走的,除了在微博和朋友圈叫卖外,有的人还在微信群等上携带资源给大家拜年,但这份“拜年大礼”着实有点沉重。
盗版屡禁不止,但是双拳难敌四手,有关部门和权利人的及时反应、联合行动,使得此次的春节档盗版影片的传播得到遏制。此外,针对这种恶性事件,持明确反对态度的网友也越来越多。
随着人们的版权意识觉醒,有关部门的及时作为和强硬手段,即使版权维护是一条漫长的路,也绝不会是一方孤身作战,打击盗版也是势在必行的,这才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尊重。
时尚消费化身全民消费,“坐地起价”方式不可取
2019年的电影票价,有点让人叫苦不迭。
春节档票价上涨是正常现象,限制票补的政策,再加上二三四线城市人们回流,这部分城市票价上涨也是必然的。但是今年可以说有疯长的态势,相较于去年大年初一的平均票价,今年大年初一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票价,同比增长分别为12%、15.7%、16.6%和15.3%。
可以看出,二三四线城市大年初一平均票价涨幅超过一线城市,其实这也说明了小镇青年的消费崛起,观影行为从原本的时尚消费转变成了全民消费。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这明明是好兆头,但票价的“野蛮疯长”可能会使得事情发展轨道不尽人意。今年大年初一电影市场票房破13亿元,打破了中国电影史单日票房记录,但是之后几天的单日总票房和观影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这是电影票价导致的直观结果。
涨价的原因是许多影院方认为,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了“刚性需求”,不管票价多高,总会有消费者买单的,但根据数据显示,这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消费者的观影行为已经养成,能接受正常的价格上涨,但是对价格还是很敏感的,无规律的上涨票价不仅影响市场秩序,还有可能严重阻碍“全民观影趋势”的成长。电影票价上涨是必然趋势,但绝对不是以这种方式。
中国电影行业在成长,成长速度大家有目共睹,但前途依旧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