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融钰集团“假央企”事件的持续发酵,这家带着强烈“永大集团基因”的神秘上市公司又一次走入了公众视野。
融钰集团最新表态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与中核国财相关负责人确认的信息不一致,其违反了商业合作之诚信原则”;融钰集团言下之意似乎是,上市公司受到了来自“假央企”的欺骗。
但实际上,融钰集团及其董事长尹宏伟留给外界的印象却是异常的“神秘”与“不靠谱”;虽然融钰集团曾宣称进军“大金融服务”,但数次的“忽悠式”重组与一系列“概念炒作”,让融钰集团仍依赖“永大集团”留下的固有资产过活,其董事长尹宏伟更是长期借助“汇垠系”资本,意图隐藏实控人真实身份。
最终,当突发的“假央企”事件与急转直下的业绩相互催化下,持续崩塌的股价连带信托股东爆仓的潜在风险,或将成为“压垮驼峰”的最后一根稻草。
“神秘”融钰集团实控人
前段时间,股价遭遇持续下挫的融钰集团突然抛出一份“振奋人心”的公告,宣称拟引入“央企中核国财”作为战略投资方,合作方向包括“双方交叉增资入股,在三年内打造100亿元基金投资平台和央民创新合作平台,并相互利用对方的资质与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等一系列“诱人”计划。
该公告一经发布瞬间引发投资者强烈关注,并遭到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不过,融钰集团最新表态称“经多方核实,其身份并非是国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与中核国财相关负责人确认的信息不一致,其违反了商业合作之诚信原则;言下之意,融钰集团在经过多方核实后发现被中核国财以央企子公司的身份欺骗”。
但其实,尹宏伟留给外界的印象却是颇为“神秘”;其董事长尹宏伟更是长期借助“汇垠系”资本,意图隐藏实控人真实身份。
融钰集团的前身为吉林永大集团,这家由吕永祥创建的传统类企业,2011年10月,永大集团成功登陆A股市场。此后,因公司业务持续低迷,让创始人吕永祥有了“卖壳跑路”的想法,在经过高送转等连续的利好释放与股价炒作后,永大集团创始人吕永祥及其家族成员,终于在成功套现近70亿元后“跑步离场”。
2016年7月18日永大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吕永祥将其持有的公司23.81%股票,协议转让给广州汇垠日丰投资者公司并完成过户;至此永大集团实控人发生变更,“汇垠系”资本成功完成“接盘”并将永大集团改名融钰集团。
此后的很长的时间里,融钰集团均对外宣称公司并无“实际控制人”,外界只能看到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汇垠日丰投资;其后的一连串监管与问询,让广州汇垠日丰投资公司背后真正的“东家”逐渐现身。
“忽悠式”并购重组之路
除了神秘的实控人外,尹宏伟控制下的融钰集团亦被业内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自2017年起至今,上市公司就出现多次“忽悠式”重组的失败案例,在一系列“概念炒作”后,融钰集团不得不面对继续依赖“永大集团”固有的资产过活这一现实。
例如,2017年4月,融钰集团曾披露,拟购买保险行业资产,预计交易额约10亿元;两个月后的6月12日,其重组的标的从保险行业资产变更为移动互联网行业公司骏伯网络,然后2017年9月融钰集团却宣布重组终止。
距前次重组并购失败仅过了2个月的12月29日,融钰集团又宣布与联保集团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拟以23亿至28亿元的价格,收购联保经纪100%股权,希望借此完善在泛金融领域产业布局,进军保险经纪行业,但之后却未有下文。
时间转到2018年,融钰集团的并购变得频繁,而结果却均以失败告终;2018年2月23日,融钰集团再发布并购计划,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黄埔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股权,但6月1日,融钰集团再度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就在一天前,融钰集团5月31日晚宣布终止全资子公司融钰创新原本拟受让长沙财中51%股权事宜;在此之外,公司全资子公司融钰投资拟与长沙财中成立合资公司继续合作,双方希望共同出资成立湖南融钰财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务。
在此之前,融钰集团曾于2018年1月22日召开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融钰集团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900万元受让乾康金融43.33%的股权并以人民币1500万元向其增资;时间过了半年,2018年7月1日,融钰集团宣布该项《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终止履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终止履行乾康金融股权受让与增资的同一天;融钰集团7月1日又宣布一项新计划,拟受让福建我要汽车持有的广西广投资管19%的股权,双方预估交易价格不低于2.85亿元,截止当前,该项投资计划仍处在悬而未决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融钰集团处延式扩张的对象大都属于金融类公司,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马不停蹄地对外展开投资、扩张,另一方面又不断有并购、投资终止的消息传来,这背后隐含的是公司近几年经营状态的尴尬境地。
翻看公司财报可发现,2017年,融钰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62.36%,净利润7192万元,同比增长358.89%,但公司的投资收益为7113万元,几乎等同于全年净利润总和。
当前,融钰集团绝大多数主营业务的收入,由旗下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组成,除融钰信通、智容科技可贡献超千万利润外,其余营收额要么亏损,要么微利;而按照报表上的数据简单加总后,会发现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源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而是投资收益。
具体来说,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自此前永大集团参股9.28%的抚顺银行,该银行2017年净利润7.5亿元,按照持股9.28%比例计算,录得近7000万元投资收益,这几乎覆盖掉公司全年净利润;而融钰集团2018年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31.29万元,同比下降238.2%,显然公司受到投资收益较大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
事实上,当急转直下的业绩与“假央企”事件的相互催化下,持续崩塌的股价连带信托股东爆仓的潜在风险,将融钰发展推向另一起潜在风险中。
目前来看,融钰集团前十大股东中,除第一大股东广东汇垠日丰外,其余九家皆属于信托产品,分别归属于陕国投信托、长安信托、金谷信托、华鑫信托、厦门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光大信托七家信托公司。
从这些信托的买入时间分析,最早买入者在2016年四季度时,如陕西省国际信托;而最晚的买入者为光大信托旗下的启发2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时进场。
因为这些信托计划大多是杠杆持有,像融钰集团出现股价持续大跌,必然会导致信托计划的资金被强行平仓。
以融钰集团的第四大股东金谷信惠63号信托计划为例,该股持有的山东钢铁、长城影视、凯恩股份、宁波精达、波导股份、达华智能均是前期出现的“闪崩股”,而同为金谷信托的金谷信惠85号也同样出现过被资金快速抛售的痕迹。
从金谷信托购入融钰集团时点分析,旗下两只信托产品的购入的时间均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彼时上市公司的股价还在14-15元附近,如果按跌到当前2018年8月中旬3-3.5元计算,80%的跌幅,合计浮亏近1.5亿元。
除金谷信托外,其他几家信托的情况亦不乐观;从上述进场时间段看,融钰集团股价下跌均超过70%;包括长安信托、厦门信托、华鑫信托、光大信托等,部分信托的浮亏总数达5000万—1亿元;而股价大跌,必定会带来踩踏式的“连锁反应”资金主动或是被动出逃,均属不可避免。
从此前披露出的数据观察,这些信托中仅有长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两家券商出现浮亏后的减持,剩余信托均选择坚守,这也为其后更大的风险埋下伏笔。
当前,在“假央企”事件的逐步演进和催化下,持续下挫的股价,对于融钰集团这类拥有太多信托计划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显然是一个利空消息;一旦该事件引发投资者恐慌、集中抛压必将接踵而至,或许该事件将成为“压垮驼峰”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融钰集团“假央企”事件的持续发酵,这家带着强烈“永大集团基因”的神秘上市公司又一次走入了公众视野。
融钰集团最新表态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与中核国财相关负责人确认的信息不一致,其违反了商业合作之诚信原则”;融钰集团言下之意似乎是,上市公司受到了来自“假央企”的欺骗。
但实际上,融钰集团及其董事长尹宏伟留给外界的印象却是异常的“神秘”与“不靠谱”;虽然融钰集团曾宣称进军“大金融服务”,但数次的“忽悠式”重组与一系列“概念炒作”,让融钰集团仍依赖“永大集团”留下的固有资产过活,其董事长尹宏伟更是长期借助“汇垠系”资本,意图隐藏实控人真实身份。
最终,当突发的“假央企”事件与急转直下的业绩相互催化下,持续崩塌的股价连带信托股东爆仓的潜在风险,或将成为“压垮驼峰”的最后一根稻草。
“神秘”融钰集团实控人
前段时间,股价遭遇持续下挫的融钰集团突然抛出一份“振奋人心”的公告,宣称拟引入“央企中核国财”作为战略投资方,合作方向包括“双方交叉增资入股,在三年内打造100亿元基金投资平台和央民创新合作平台,并相互利用对方的资质与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等一系列“诱人”计划。
该公告一经发布瞬间引发投资者强烈关注,并遭到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不过,融钰集团最新表态称“经多方核实,其身份并非是国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与中核国财相关负责人确认的信息不一致,其违反了商业合作之诚信原则;言下之意,融钰集团在经过多方核实后发现被中核国财以央企子公司的身份欺骗”。
但其实,尹宏伟留给外界的印象却是颇为“神秘”;其董事长尹宏伟更是长期借助“汇垠系”资本,意图隐藏实控人真实身份。
融钰集团的前身为吉林永大集团,这家由吕永祥创建的传统类企业,2011年10月,永大集团成功登陆A股市场。此后,因公司业务持续低迷,让创始人吕永祥有了“卖壳跑路”的想法,在经过高送转等连续的利好释放与股价炒作后,永大集团创始人吕永祥及其家族成员,终于在成功套现近70亿元后“跑步离场”。
2016年7月18日永大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吕永祥将其持有的公司23.81%股票,协议转让给广州汇垠日丰投资者公司并完成过户;至此永大集团实控人发生变更,“汇垠系”资本成功完成“接盘”并将永大集团改名融钰集团。
此后的很长的时间里,融钰集团均对外宣称公司并无“实际控制人”,外界只能看到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汇垠日丰投资;其后的一连串监管与问询,让广州汇垠日丰投资公司背后真正的“东家”逐渐现身。
“忽悠式”并购重组之路
除了神秘的实控人外,尹宏伟控制下的融钰集团亦被业内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自2017年起至今,上市公司就出现多次“忽悠式”重组的失败案例,在一系列“概念炒作”后,融钰集团不得不面对继续依赖“永大集团”固有的资产过活这一现实。
例如,2017年4月,融钰集团曾披露,拟购买保险行业资产,预计交易额约10亿元;两个月后的6月12日,其重组的标的从保险行业资产变更为移动互联网行业公司骏伯网络,然后2017年9月融钰集团却宣布重组终止。
距前次重组并购失败仅过了2个月的12月29日,融钰集团又宣布与联保集团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拟以23亿至28亿元的价格,收购联保经纪100%股权,希望借此完善在泛金融领域产业布局,进军保险经纪行业,但之后却未有下文。
时间转到2018年,融钰集团的并购变得频繁,而结果却均以失败告终;2018年2月23日,融钰集团再发布并购计划,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黄埔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股权,但6月1日,融钰集团再度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就在一天前,融钰集团5月31日晚宣布终止全资子公司融钰创新原本拟受让长沙财中51%股权事宜;在此之外,公司全资子公司融钰投资拟与长沙财中成立合资公司继续合作,双方希望共同出资成立湖南融钰财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务。
在此之前,融钰集团曾于2018年1月22日召开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融钰集团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900万元受让乾康金融43.33%的股权并以人民币1500万元向其增资;时间过了半年,2018年7月1日,融钰集团宣布该项《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终止履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终止履行乾康金融股权受让与增资的同一天;融钰集团7月1日又宣布一项新计划,拟受让福建我要汽车持有的广西广投资管19%的股权,双方预估交易价格不低于2.85亿元,截止当前,该项投资计划仍处在悬而未决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融钰集团处延式扩张的对象大都属于金融类公司,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马不停蹄地对外展开投资、扩张,另一方面又不断有并购、投资终止的消息传来,这背后隐含的是公司近几年经营状态的尴尬境地。
翻看公司财报可发现,2017年,融钰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62.36%,净利润7192万元,同比增长358.89%,但公司的投资收益为7113万元,几乎等同于全年净利润总和。
当前,融钰集团绝大多数主营业务的收入,由旗下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组成,除融钰信通、智容科技可贡献超千万利润外,其余营收额要么亏损,要么微利;而按照报表上的数据简单加总后,会发现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源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而是投资收益。
具体来说,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自此前永大集团参股9.28%的抚顺银行,该银行2017年净利润7.5亿元,按照持股9.28%比例计算,录得近7000万元投资收益,这几乎覆盖掉公司全年净利润;而融钰集团2018年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31.29万元,同比下降238.2%,显然公司受到投资收益较大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
事实上,当急转直下的业绩与“假央企”事件的相互催化下,持续崩塌的股价连带信托股东爆仓的潜在风险,将融钰发展推向另一起潜在风险中。
目前来看,融钰集团前十大股东中,除第一大股东广东汇垠日丰外,其余九家皆属于信托产品,分别归属于陕国投信托、长安信托、金谷信托、华鑫信托、厦门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光大信托七家信托公司。
从这些信托的买入时间分析,最早买入者在2016年四季度时,如陕西省国际信托;而最晚的买入者为光大信托旗下的启发2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时进场。
因为这些信托计划大多是杠杆持有,像融钰集团出现股价持续大跌,必然会导致信托计划的资金被强行平仓。
以融钰集团的第四大股东金谷信惠63号信托计划为例,该股持有的山东钢铁、长城影视、凯恩股份、宁波精达、波导股份、达华智能均是前期出现的“闪崩股”,而同为金谷信托的金谷信惠85号也同样出现过被资金快速抛售的痕迹。
从金谷信托购入融钰集团时点分析,旗下两只信托产品的购入的时间均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彼时上市公司的股价还在14-15元附近,如果按跌到当前2018年8月中旬3-3.5元计算,80%的跌幅,合计浮亏近1.5亿元。
除金谷信托外,其他几家信托的情况亦不乐观;从上述进场时间段看,融钰集团股价下跌均超过70%;包括长安信托、厦门信托、华鑫信托、光大信托等,部分信托的浮亏总数达5000万—1亿元;而股价大跌,必定会带来踩踏式的“连锁反应”资金主动或是被动出逃,均属不可避免。
从此前披露出的数据观察,这些信托中仅有长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两家券商出现浮亏后的减持,剩余信托均选择坚守,这也为其后更大的风险埋下伏笔。
当前,在“假央企”事件的逐步演进和催化下,持续下挫的股价,对于融钰集团这类拥有太多信托计划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显然是一个利空消息;一旦该事件引发投资者恐慌、集中抛压必将接踵而至,或许该事件将成为“压垮驼峰”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盎司财经
链接:https://xueqiu.com/8048674624/112191549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