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考验着投资者的承受底线。连日来挂起的P2P爆雷风潮,让众多的投资者心惊胆战,整个P2P行业更是草木皆兵。一旦有一些风吹草动,投资者恐慌心理蔓延,一个小小的风波甚至都能让置身于其中的企业受到致命打击。
自8月6日开始,很多人的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流传着一张来自社交媒体“京东金融无法正常提现”的截图,以及一篇标题为《搞事情!?京东金融遭遇挤兑危机》的网络新闻稿 。根据截图内容显示,网友称京东金融遭遇挤兑,目前无法提现。
沙龙君注意到,在“京东金融”的百度贴吧里,也出现了不少关于京东金融被挤兑的内容。
颇为巧合的是,京东金融“挤兑门”发生之后的第二天,有朋友给沙龙君发来信息,询问360旗下的你财务是否靠谱,由于存了不少定期,如果提前退出会损失本金,这让朋友十分纠结。
在沙龙君看来,作为两家知名上市公司,京东和360有如此强的品牌背书和资金实力,都要受到小散投资者的质疑,由此可见,当前P2P行业 可谓风声鹤唳。那么,京东金融和你财富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一、辟谣:网传截图与新闻皆为杜撰
8月6号当天,面对网络传闻,京东金融官方做出回应,称与《证券日报》等核实,该报道截图系伪造,该社从未采写此内容。京东金融运营正常,后续将进一步更新对该伪造新闻、谣言传播事件的公安立案、侦查的相关进展。
沙龙君也联系上了你财富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一切运营正常,切勿听信网络谣言。”
以下为京东金融回应全文:
8月6日中午,我司发现题为《搞事情!?京东金融遭遇挤兑危机》的报道在网上传播,经与相关机构查证核实,真实情况如下:
1、 与《证券日报》核实,该报道截图系伪造,该社从未采写此内容。
2、 与《网易财经》核实,该网站并未转载上述虚假新闻。
3、 京东金融已经取证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证券日报社高度重视此事,已发布官方澄清声明(附后)。
京东金融是一家与持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的科技公司,始终信守正道成功。京东金融持有基金代销牌照、保险经纪牌照,产品均为来自于基金、保险、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提供的、符合监管要求的标准产品。
京东金融运营正常,后续将进一步更新对该伪造新闻、谣言传播事件的公安立案、侦查的相关进展。
二、 假挤兑背后:恐慌心理开始蔓延
事实上,无论是京东金融还是你财富,二者都有强大的品牌背书和资金实力,为何还会出现所谓的挤兑风波呢?为何真实投资用户也会相信谣言呢?
在沙龙君看来,虚假消息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有黑公关在幕后策划,从京东金融回应中提到的网络文章可以看出来手段非常专业,只有黑公关才能做出这样的黑文。不过,这只是一个导火索,虚假消息之所以能够引发强烈关注,根本原因在于连日来爆雷的P2P,导致了投资者恐慌心理大面积蔓延。
7月17号,沙龙君认识的一位媒体朋友,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叫《42天108家p2p公司爆雷,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仿佛一颗重磅炸弹投下,在此之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p2p爆雷席卷整个网络,成为包括投资人、用户以及媒体在内的热议话题。
如果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那么在此后发生的两个事件,则将原本危如累卵的P2P彻底推向了深渊。 此前,联璧金融与斐讯多款产品合作,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0元购”活动。随着联璧金融“爆雷”,7月10日数百名受损投资者聚集京东总部维权;7月下旬,有媒体开始报道和小米推广深度捆绑的P2P平台,包括秋田财富、2025、米袋子、小诸葛、靓钱宝、人爱、小灰熊、管家、捷麦等纷纷爆雷,以80后、90后年轻群体为主的小米用户数亿资金被套。
图片来自每经网
综合来看,无论是国资系平台、民营系、或是虽具有上市背景但一直是垃圾股的P2P平台,在楼市、股市、资本降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主打高额返利不断吸引新用户的P2P平台爆雷是必然结果。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之下,对于京东金融、你财富、乐信橘子理财等具有较强风控能力的正规企业来说,无疑会产生不利影响。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投资者真的出现恐慌心理,开始大规模挤兑将对整个行业带来带来打击。
三、无法快速提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从挤兑门事件来看,网友的主要理由是因为京东金融已经无法快速提现,并煞有介事地贴出所谓截图。事实上,不仅是京东金融,还有支付宝、货币基金产品,券商旗下产品等,都存在无法快速提现的现象。那么,无法快速提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6月1日,证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货币基金T+0单日快速赎回的提现额度限制在1万元,同时给出1个月的过度调整时间。
所以,自2018年7月1日起,所有的单只货币基金单日提现的上额为1万元。
通俗来说,提供T+0快速赎回提现业务的理财产品,用户如果需赎回1万元以下的金额,既可选择当日到账,也可选择下一交易日到账;如果需赎回金额超过1万元以上,那么赎回款项通常要在下一交易日到账。
对于小散投资者出现的挤兑恐慌,有分析认为对平台的影响并不大:“货币基金是怕挤兑,但不是怕小散,是怕主力。小散挤兑有足够现金流应付,现金流不足以应付也只是赎回部分债券,主力挤兑的话就得大面积提前赎回债券和票据了,就得延迟兑付或者无息赎回债券,表现上就是收益率走低无限接近0。这几天7日年化收益率下调,其实整体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关联事件:2016年快鹿挤兑危机
快鹿挤兑危机始发于电影《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
电影《叶问3》于2016年3月4日上映,随后,因票房造假问题引起多方争议,《叶问3》的票房之所以受网友质疑,主要在于上映存在“幽灵场”现象,即午夜场、早场等冷门时段的电影票销售却出现售罄的现象。此外,某些场次的票价也高得离谱,最高票价甚至达到202元,完全突破常理。
而《叶问3》资本运作涉及的数十家公司,均与上海快鹿集团关系暧昧,有的甚至直属快鹿麾下。
在《叶问3》造假风波平息之后,快鹿随即陷挤兑困境。3月29日,快鹿集团官网无法正常显示;3月30日晚,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台金鹿财行遭遇投资人人围堵挤兑,众多投资人齐至金鹿财行,要求兑付。
经据媒体调查,是“快鹿系”主导了叶问3的一系列运作,等待最后的“高票房”来点爆这场资本盛宴,也活络资金链还本付息,没想到叶问3曝出各种问题,导致快鹿资金链出现问题。
挤兑风波成为快鹿集团2003年成立以来,面临的一次最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