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这个圈子的一大特点就在于个人IP的影响力原大于技术、项目、团队,所以,李笑来有句话说的确实很中肯,就是在这个圈子你必须把自己打造成网红。就像现在,你了解李笑来、陈伟星、达鸿飞、帅初可你对他们身后的项目并不是多么关心。
区块链作为一项开源的技术,技术本身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强烈,前景、应用场景、项目团队才是吸引力的主要来源,而要维持并扩散这种吸引力,社群是不二之选。
本来嘛,作为标榜去中心化的技术,社群才是其特点的集中体现,也能由此构建一个自治的环境。而社群的另一作用则是打造网红,李笑来就曾声称老猫就是在接受前者建的一个社群之后,逐步奠定了在圈内的话语权。
社群,是区块链行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东西并非始于这行业,但这个行业却把社群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项目、媒体或者大佬都有自己的“官方群”。说到底,区块链还是一个靠流量支撑的行业,有用户才能产生价值,这一点和传统互联网并没有区别。
如今,区块链行业火得一塌糊涂,那这些为项目、媒体、大佬提供舆论阵地以及流量的社群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媒体
维特财经在《区块链媒体众生相:图文、社群、漫画、网红、抱团……金娃子撒尿各有各的道》中曾对链圈媒体的社群做了些许描述,媒体通常的操作手法是在官方群中塑造自己的个人IP(网红),以此调动群的活跃性,但这也只是少数。最近,圈子里流传一张图,图片显示链圈目前有接近5万个,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如此多的媒体,自然不是每一家都擅长做社群、打造网红,更多的还是以链接媒体资源进行合作为主,所以,很多群你只会看到一张海报以及一堆的媒体logo。或许,你会以为500家媒体凑到一个群里应该是纵论天下大势,不说指点江山至少也是干货满满。
但事实情况是,媒体圈的烟火气更为浓厚,插科打诨不说,段子、斗图更是常态,在一些媒体网红出没的地方更是如此。不过,这种状态其实要比那些高谈阔论来的更为接地气,脱去媒体的外衣,大家都是吃瓜群众。总是讲一些论点、看法,批判或褒奖某些人或事很容易让一个群的活跃度下降。
当然,行业热点出现之时,也媒体群最为活跃的时刻,除此之外,最让媒体兴奋或者说引起撕X的大概就是有关媒体自身的是非,比如之前某活动期间媒体纷纷发布声明撇清关系,甚至动手扣logo的事。
最近,维特财经在一个群里看到有群友发了一张链得得“吐槽群”的截图,图片显示以为群友称,目前质量上乘的媒体只有包括链得得在内的四家媒体,此图一出,即引起了一场撕逼。客观上来看,上述群友所说有一定的道理,媒体终究还是要靠内容来取胜,但这种被分为四六九等的事情是媒体所不能忍受的。
虽然建了官方群,但维护是一大难题,广告狗、炸群者比比皆是,稍微懒惰一下自家的群就变成了广告群。唯一的办法就是调动群内活跃度,有的靠网红,有的靠约饭……但凡活跃度上去,随便发个广告、链接就会被一群人@,大多数人脸皮还是比较薄的。
真·饭局群
项目&企业
要说对流量的渴望,除了媒体,还有项目/企业。在区块链难以落地的情况下,一个项目想要打开市场,营销必须做的好,社群自然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正如前文所述,社群是项目方与投资者/散户很好的交流平台。
不过,区块链项目我们都懂的,但凡项目有什么利空的消息,官方社群的投资者瞬间就会疯狂的希望项目方出来澄清,要是项目方当真跑路,官方群也就变成了维权群。EOS算是项目社群做的比较好的项目,因为其有一个超级节点投票可以极大的调动投资者。但其主网上线那段时间也暴露出了其机制的漏洞,最后还是要靠Bigone救场。
当然,和项目方的官方群相比,更多的是代投群以及糖果空投群,这些群多是第三方为项目方提供的社群服务,目的更为纯粹,很少能看到项目以外的信息。
此处,维特财经要提一个比较突出的案例——数据盾,据“北纬31度”的报道,该项目方社群的运维人名为“诸葛先生”,此人酷爱古典文化,旗下的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还涉及非遗文化粉蜡笺、苗族蜡染、苗族花带技艺……他们将此种种视为”服务实体“。
更为亮眼的地方在于,公众号的数据可以秒杀行业内其他账号。
据悉,这种现象原因正在于“诸葛先生”运营的数据盾的社群,留言、点赞等等全部是群主的工作考核内容。据相关人士透露,主管团队以上,不包括群主,有将近100人的运营团队,1000多个社群。
不仅社群数量庞大,而且管理也更为严格,根据规定,每位群主都需要向上级(主管)报告开始建群,群人数是评价一个群主能力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群主每日均需向主管签到、踢广告狗等。
图片源自“北纬31度”
“诸葛先生”设置的审核项目不仅多,而且极为详细和严格,多个标准也构成了群主的“工资”。奖励和制度成为该社群的核心驱动力,而所谓“盾家军”也由此形成。
大佬
提起圈内大佬的社群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三点钟”,玉红一手打造的集500位大佬于一群的区块链社群引爆了年初的行业风口,群里讨论的话题也只有区块链一个,几乎每句话都可以成为媒体报道的标题,而陈伟星的连续怼人也让其在行业内名声大噪。
现在回头看,“三点钟”似乎成了区块链行业的一次造星运动,虽然坐实了区块链行业风口的地位,但更大的作用似乎是打造了陈伟星、王峰、玉红等等诸多圈内重量级“网红”。
此后,大佬更多的是在自家的项目群冒泡,如“打车链”“Bigone”。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蔡文胜的“爱思群”,甚至推出了单价400万的爱思币,此事还让逢热点必蹭的宝二爷也依样画葫芦搞了个“宝二爷币”,甚至还有水军推波助澜。
与这些发币的大佬不同,陈伟星在自家“打车链”的官方群中是以一种卫道士的身份出现,自始至终只在布道。这两天,陈伟星在群里讨论了链圈媒体修养、行业是非以及自己为推动这个行业所做的一些努力,总之,就是我们之前看到他与李笑来撕X时所说的那些。
相比之下,李笑来在在家的官方电报群就显得更为性情。大概是这段时间撕X颠覆了很多支持者的认知,有的人直接在官方群里开骂,李笑来也毫不客气的回了句:wcnm,再骂全给踢了。
还有玉红,这位“三点钟”幕后的缔造者,现在正忙着分裂XMX社群,虽然,部分维特财经加入的群从一开始就沦为了广告群,但还是要说,玉红玩社群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社群对于区块链项目(公链、DAPP、媒体等)的重要性基本以成为共识,但这个行业的体量毕竟还比较小,关注的人不多,社群成员的重复度就比较高,社群质量也比较堪忧。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一个项目能够成功,社群绝对是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