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许多应届生来说,找工作成了这个夏季的头等大事。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820万,再创历年新高,毕业人数的增多,使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在找工作的方式上,在线投递简历成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的首选。
然而,在线招聘并非是一片净土,频频爆出应聘者被骗、钱财损失,严重者甚至是生命受到了威胁。去年的李文星事件再次将在线招聘骗局推向了高潮,引发大众的舆论和谴责,不少在线招聘平台因审核不严成为众矢之的。
网络求职陷阱多,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近期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1在线招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应聘者在使用招聘网站时最在乎的因素就是信息的真实性,然而总是会事与愿违,网站信息真真假假,令用户难以分辨。
我们可以先看下惯用的套路,常见的有需要交岗位保证金、保险费、服装费、办卡费等,这也是诈骗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式;还有的需要应聘者去指定医院体检,当然对于入职新人体检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一些骗子玩起了心思,要求在指定医院体检然后与医院分成,最后以各种借口拒绝录用,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毕竟不少受骗者很难意识到被骗。
当然,随着打击力度的增大,诈骗方式也花样百出,不断“迭代升级”,如招聘岗位和实际岗位并不符合,或是存在虚实工资的情况,此外,也少不了“包找工作”的培训,要求学员先贷款培训,承若在培训结束后安排工作。随着花样的增多,法律上有时也很难界定是否属于欺诈,这些公司大多游走于灰色地带,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当然我们也看到,涉案较多的招聘平台从未因虚假消息受到法律惩罚,甚至在案情较大时配合提供线索,反而被认为“有功”,难道平台真的监管无力,任由虚假信息泛滥?
加强监管,平台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线招聘的本质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快速匹配的通道。然而在现有的商业利益下,多数平台为了流量和利益,来者不拒,助长了招聘行业的乱象。对于这种乱象,应加强平台方所承担的相应责任,真正做到“谁运营、谁负责”,进而对运营的网站起到安全保障义务。
当然,人社部曾经也印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招聘信息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对招聘活动特别是网络招聘的监管,然而要想真正遏制在线招聘骗局的发生,仅凭一个《通知》显然不够,还有很多方面要做。如加强网络招聘平台的违规成本,增加经济、法制的处罚力度,用巨大的违规成本促使平台产生监管的动力。此外,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而加强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