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眼擎科技朱继志:自主成像引擎,为AI机器“画龙点睛”

说到互联网科技行业,人们的关注点曾大多停留在消费电子的发布或是对于市场消费场景的探索。然而近两年来,随着技术成熟,人工智能、IoT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市场对于芯片供给需求极为旺盛;同时我国工业4.0的大步迈进,行业开始意识到芯片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可以说,自主芯片正在迎来历史性的重大机遇。eyemore眼擎科技就是一家专注于原创高端数字成像引擎芯片,为AI机器“画龙点睛”的企业。

5月25日,在亿欧GIIS 2018 安防AI创新峰会上,眼擎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继志进行有关AI视觉成像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朱继志表示如今AI技术在软件算法上突飞猛进,为运算提供给了强劲的大脑。然而“大脑要强,但如果感知端无法传输有效的信息,那么大脑再强也没有用。”针对当前AI成像的问题眼擎科技专注于研发超越人眼视觉能力的成像引擎技术及芯片,解决数码成像在弱光、逆光、反光等复杂光环境下成像的痛点,为安防、工业检测、无人零售、智能医疗、机器人、深度相机等领域提供高品质的成像解决方案。

对话眼擎科技朱继志:自主成像引擎,为AI机器“画龙点睛”

眼擎科技创始人兼CEO 朱继志(右)与速途网记者(左)

会后,速途网记者来到眼擎科技位于北京的光学实验室,眼擎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继志向到场记者亲自演示了产品Demo,并就眼擎科技的技术优势与行业发展等热点,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专注前端视觉成像 让机器视觉超越人眼

在Demo演示环节,记者看到通过一个仅有名片盒大小的“成像引擎”样机,可以实现在复杂光线环境(弱光、逆光、反光等),依然可以稳定输出高动态的视频图像。

对话眼擎科技朱继志:自主成像引擎,为AI机器“画龙点睛”

产品Demo演示极限弱光环境下,成像引擎仍可清晰成像

例如在低照度全黑的环境下,无论是记者的肉眼、还是手机摄像头都已经无法看清眼前的陈列架究竟摆放了什么物体,但通过眼擎科技的工程测试样机,仍然可以高保真清晰图像,同时最大限度还原并保留了物体本身的颜色。

​朱继志还向记者表示,虽然业界拥有各种解决复杂光线成像问题的方法,例如针对低照度、弱光、逆光等光环境,通常使用红外线或者直接在摄像头旁加装一盏灯,但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图像本身的色彩,另一方面还会对画质造成干扰

眼擎科技成像引擎原型机

速途网记者了解到,眼擎科技的视觉“成像引擎”在暗光能力上要比人眼高8倍,降噪能力比传统摄像头高32倍,逆光能力比传统摄像头高64倍。

众所周知,目前机器成像相比人眼最大的差距,便是难以像人眼一样可以自适应复杂光线。朱继志向记者介绍,由于眼擎科技做的是前端成像实时动态输出图像源的方案,不仅要解决面对弱光、逆光、反光等复杂光环境下的精准成像,更重要的是还要像人眼一样快速地自适应各种复杂光线,难度上要远高于手机拍照时的多帧合成。

自主创新 先天基因成就核心优势

在采访环节,朱继志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视觉成像都是工业领域里非常重要的应用技术,从最初的胶卷成像到数码拍照、到智能手机视频的拍摄,甚至在AI时代,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感知层面技术落地的重要入口之一。

“俗话说‘眼见为实’,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强的大脑了,但还要解决器官(眼睛)的问题。”朱继志说到。

对话眼擎科技朱继志:自主成像引擎,为AI机器“画龙点睛”

在机器视觉层面,朱继志将AI视觉前端架构组成概括为镜头、CMOS传感器、成像引擎、AI(图形处理器)四个单元。其中镜头和CMOS传感器属于工业制造,在没有新材料革命到来前,只能进行线性优化。

而在成像引擎领域,目前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架构其核心技术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朱继志在创办眼擎科技之初,就意识到:想要打破日系厂商的技术垄断,就要开发出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成像引擎,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产业赋能,并努力成为产业上游的头部企业。朱继志还发现,在机器视觉领域,不少公司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并没有走软硬结合的道路,而仅仅是通过在软件算法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在前端图成像解决问题,在走出实验室面向实际复杂光环境下的应用时,往往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成像引擎在机器成像的过程中,是硬件与软件算法的平衡与结合。

朱继志还提到,很多实验室出来的成果,在小范围试点上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大规模落地方面,就必须解决弱光、逆光、反光等复杂光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例如大厦的24小时安防,面对一天复杂的光线环境,哪怕只有一个或半个小时不可用,也是无法被广泛应用的。

朱继志强调,作为创业者需要对于整个产业有着合理的前瞻和判断,这不仅需要精通光学硬件技术,同时也要深谙软件算法,更要具备对于芯片产业上下游的深厚认知与积累。随着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分工的愈发明确,这让对于专注研发视觉成像引擎的眼擎科技看到了机会。

高端数字原创芯片赋能AI机器视觉

在谈到眼擎科技的成立初衷,朱继志坦言虽然当时虽然还没有AI这样的概念,但全行业对于图像与视频应用的广泛应用已成大势所趋,推动着成像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走过了从胶卷成像、数码成像的时代,近年来热度递增的AI机器视觉,让成像芯片市场迸发了新的活力。

捕捉到AI视觉技术新风口的朱继志,不仅看到了大脑进化之后,眼睛成为AI视觉实际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更重要的是,AI技术所带动的产业变化让朱继志看到了另一个方向。

工业应用市场,通过AI赋能,改变了拥有高端产品线的产品形态,为行业头部客户带来差异化价值,进而整体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由于机器视觉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运用到自动驾驶、安防识别、工业检测、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作为曾经的制造大国,如今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全面转型,未来新需求还在不断被催生。

经过了四年专注的技术成像引擎技术研发,今年1月,眼擎科技在北京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复杂光线专用成像芯片eyemoreX42,4月发布国内首个超宽动态自动驾驶视觉成像方案eyemoreDX120。接下来,眼擎科技还会相继在安防、工业检测、无人零售、智能医疗、机器人、深度相机等领域的重点发力,逐步实现从技术门槛到行业客户门槛,最终演进到产业生态门槛的晋级。

朱继志透露,目前已经有不少客户正在洽谈评估测试,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厂商进入了Design-in阶段,甚至已经有易尚等此类上市企业完成Design-win的案例。2018年,眼擎科技规划发展至少60个客户进入Design-in阶段,并将在三年之内将Design-in客户增加到500家。

经历了3年的技术研发,今年是眼擎科技启动市场推广的第一年。朱继志认为,将应用方案推向市场需要2年的时间,之后还要再用2年的时间等待市场成熟。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朱继志表示充满信心,并表示:市场在哪,取决于做到什么程度,只有专注,打造能够为高端用户创造差异化价值,才能的到市场的认可。

(0)
上一篇 2018年5月26日 13:01
下一篇 2018年5月27日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