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维特财经
http://www.chinav.top/
你混币圈还是链圈?你是区块链的信仰者还是盲目的追捧者?你加入了多少个3点钟社群?又学习到了多少知识呢?
风起
区块链这一新兴的风口,在春节前夕迎来了第一波高潮。
彼时,第一个名为“3点钟无眠区块链”的微信社群悄然出现,由于“区块链第一干货群”的属性,加上红杉资本沈南鹏、360董事长周鸿祎、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薛蛮子等一众大佬的身影,竟吸引了无数“信徒”想要进群朝圣。
一众大佬通宵讨论,还时不时上演一番口水仗,最出名的莫过于快的创始人陈伟星怒怼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前者是区块链坚定的拥护者;后者则是古典互联网的守护者。众多观点的碰撞,时不时有人出来解说、感叹。直到现在,两人也没有达成对区块链的共识。
前段时间,朱啸虎参加了一家其投资企业的发布会,有媒体问及朱啸虎如何看待区块链,朱晓虎也是随意回答两句,不愿过多提及。
尽管拥护者和反对者形成了明显的对立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信徒来说,葵花宝典始终是宝典,哪管它练之前是否还需要自宫。笔者身处浪潮之中,虽没有靠炒币日赚斗金,但也算是“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喜提了不少消息”。
这时候的区块链,犹如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沈佳宜”,念念不忘又拼命想要靠近。区块链手机、区块链培训机构、甚至于区块链讲座,但凡能够与区块链挂钩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提不出来的。对于这群人来说,区块链究竟是干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自己包装好一个故事,引起VC的注意。
一个区块链创业者告诉维特财经:“如果有人能拉来李笑来、沈南鹏等大佬站台,那就会有无数创业者主动给你分股,至于赚钱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以至于有段子手称区块链第一个应用场景已经落地,正是“治疗区块链焦虑症”心理诊所。
追捧
苦于第一个3点钟社群名额有限,大佬云集后,其他旁观者根本无法加入,也可以说没有资格加入,但这并不是死棋,彼时,自建3点钟社群成了一种风气。
图:微信搜索指数
风起云涌,一时之间无数效仿者出现,无论是币圈、链圈,无论是收割者还是韭菜,都开始大批量建群,根据微信搜索指数可以看出,近3个月区块链这一词语搜索量大幅度提升。
粗略的统计了一下,笔者仅仅是一个区块链媒体从业者,被拉进的相关社群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这些社群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 大佬建群:邀请少部分同行,探讨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2. 土豪建群:探讨如何炒币;
3. 从业者建群:邀请同行加入,分享3点钟群里的大佬观点,并发出自身观点;
4. 小白建群:分享心得体会,群友互相分享广告。
群友大概分为这么几类:
1. 技术大牛:大佬群里的抢手角色,毕竟知道区块链是风口的人多,懂真正技术的少;
2. 投资人创业者:和群主是朋友,一部分是区块链的信仰者、一部分共商炒币大业、一部分是潜水党;
3. 大佬:不知不觉就被拉进了一堆群,比如李开复,自己啥也没干,倒是让群主打着自己名号,建立了不少群;
4.
小白:为抢红包而进群(3点钟社群的红包雨的激烈程度恐怕大家都知道),这其中还有部分人做着炒币发家的梦,梦想在群里得到什么重磅消息,但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虽然他们没能组建真正的三点钟社群,但他们却可以成为三点钟社群的搬运工。
改变
“野火”也是可以烧尽的。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区块链社群似乎就进入了冷静期:大佬观点越来越少、激发斗志的点越来越少、搬运工们也累了,好多群自然就不活跃了。
当然,上个月众多社群不活跃的原因可能也和大会有关。3月以来,第一个三点钟无眠群轮值群主制暂停,成员之间的发言也随之减少,带来的却是衍生群的活跃度降低。曾经动辄数百条留言记录的群,如今仅有寥寥几语,不时还有人混在其中发与区块链无关的消息。
即使轮值群主制恢复后,衍生群的搬运工们也丧失了继续搬运聊天记录的兴趣,就更别提与区块链相关的小报了。这与2月时的盛况完全不同,要知道,曾经将三点钟社群奉为信仰的人们,但凡群中有点风吹草动,便会在外界引发轩然大波,一句大佬的名言可在无数群中传播。
受益最深的莫过于传播者们,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与区块链大佬陈伟星、薛蛮子、李笑来等人的十问十答,上线不过26天,估值便达到1.5亿元,与“王峰十问”有关的公众号阅读量也是节节高升。
如今王峰十问依旧在继续,在陈伟星、薛蛮子、李笑来这些自带话题的流量人物之后,王峰选择的对象成为了“宝二爷”郭宏才等,虽说也是大佬,但声量却不如从前。而“王峰十问”作为一个正在上升期的IP,原本便是靠嘉宾来引爆众人注意力,在嘉宾影响力逐渐减弱后,尚未成型的IP传播力度又不大的情况下,热度其实也有所下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维特财经表示:“无论是币群还是链群,曾经的鄙视链再复杂,在人们兴趣转移后,都会趋于平淡,但这不是什么坏事,社群的狂风吹过,区块链的本质应该显现了,安静下来,更有利于真正技术层面的发展。
不变
《周易》中提到物极必反,区块链火爆造成的一方面是投机者众多,想要通过炒币趁机捞一笔的不在少数,同时也有部分人们盲目的跟风。就像上文中提到的,不管是否真的懂区块链,都要强行蹭一波热点,以至于市场上鱼龙混杂。
那么退潮过后是什么呢?是逐渐摆脱对热点的盲目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开始出来,会有相关的应用场景,而不是一味的纸上谈兵。
事实上,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互联网巨头也有涉及,比如BAT:
1. 蚂蚁金服于2015年开始在慈善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如今已将场景落地于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房屋租赁溯源上;
2.腾讯的区块链布局则专注于供应链金融、技术场景等领域,目前已在如物流、资产证券化、版权等领域让区块链实现了落地;
3.至于百度,目前还是以金融领域为主。
除了BAT以外,京东也曾用区块链对产品进行溯源、小米则用区块链解决程序化广告存在的弊端。
虽说如此,但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依旧认为,区块链技术仍旧处于婴儿期,即便是较早入局的IBM、微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大家都还在努力解决问题。
所以可以看出,区块链的技术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这些古典互联网的英雄们,虽然没有高呼口号,但却未停止技术上的探索,或许这才是区块链的真谛。
这些不变的,永远是存在技术上的硬道理。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曾表示,到目前为止,区块链还没有任何应用达到千万或者上亿用户的,他认为这应该是区块链价值实现的一个基本标准。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肯定还处于区块链前商业期,大部分关于区块链未来伟大前景的讨论还只是猜想而已,从商业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区块链最本质的特征是建立了有一定共识基础的、点对点的协议/协同网络。区块链下一步大发展的核心挑战恰恰是,这样的协同网络在什么场景下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曾鸣说。
但对于真正想要在技术层面发展区块链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大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区块链的场景仍旧富于想象力,其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智能合约机制等特性,给予了区块链多场景应用提供了可能。未来区块链可以在医疗、金融、版权保护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解决现有模式的弊端。
雷军的一句“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让人们在风口面前总是尤为迫切,人们在区块链上的疯狂也正是出于此目的。
然而区块链还未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曾经的炒币对于错过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好方法,要想不成为一个待割的韭菜,就需要人们保持理性,静待区块链在应用场景上的摸索,而不是一哄而上,最终被割。
区块链变了,变得有些冷静了,区块链没变,技术永远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