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过后,万达步入了它的“而立”之年。
在1月20日召开的万达集团2017年年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用“非常难忘”形容过去的2017年。按照万达披露的数据,2017年集团资产和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转让文旅项目和酒店资产。
但王健林在会上所做的报告中,依然强调万达过去一年收获颇丰,其中的关键词是:海外资产仅占不到10%,而其心心念的轻资产战略,更是已然“超出预期”。
事实果真如此吗?据盎司君梳理发现,万达在轻资产模式上主要依托合作新开万达广场,这种如王健林口中所言的“空手道”生意经,过去一年仅为万达贡献10亿元的收入,不足总营收的零头,而所谓“合作开发”,实则似一门生“宰”合作方的生意。
此外,由于前期积重难返,万达目前的资产负债水平仍居高不下,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未来万达将负债的主要手段仍可能是”处置非核心资产和股权交易“。在系统金融风控成为举国大事之际,万达靠甩卖资产降负债的办法或杯水车薪,预计仍需“两到三年时间,负债方可降到绝对安全的水平”。
玩“空手道”,轻资产贡献收入仅为零头
根据万达集团披露的数据,其2017年全年收入为2273.7亿元,其中商业地产收入1125.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总营收占比一半的商业地产收入中,租金收入为255.2亿元。这笔收入主要来自于万达集团最核心业务的万达广场。
过去两年,万达广场全面推行轻资产战略。但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开的50家万达广场中,轻资产模式的万达广场达到24个,但这种依靠合作输出品牌来获取分成的店面,在2017年仅为万达贡献了10亿元的租金收入,占比全部租金收入不足5%,而在万达全年千亿元收入中的分量仅为一个零头。这凸显所谓轻资产战略并非看上去那么美。
在2016年年会上,王健林曾将轻资产战略比作“空手道”,称之为最高境界的生意。尤其是合作类万达广场模式,依托对方出地、出钱、出力,万达只负责设计、建设指导、招商运营,方面出“主意”,如此便获得租金收入30%抽成。
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开业的236个万达广场中,有210个仍是重资产项目,且贡献着绝大部分的租金收入。即便万达2018年拟定了新开业50个轻资产万达广场(40个合作类)的目标,但粗略推算仅可为其带来20多亿元的租金分成收入,这在万达2018年全年近2500亿元的收入目标中,仍近是个零头。
有资深商业观察人士对盎司君分析,从过去万达广场运营的情况来看,其自持项目租金收入曾创下5年涨6倍的奇效,这意味着尽管重资产,但收入规模和增量都远比所谓轻资产更可观,且合作类轻资产项目,除了租金分成,无法获得其他因项目衍生出的收入,规模效应无从体现,这可能就是所谓轻资产模式的悖论所在。
降负债靠甩卖资产 消化尚需两到三年
对于当前的万达来说,面临的考验或并非靠实际业绩验证其轻资产战略的成败,更重要的则来自于如何快速降低因过去几年如泰山压顶般积起的累累负债。按照业内普遍的观点,过去的2017年,若不是及时处理旗下文旅和酒店资产回笼数百亿资金,万达的债务问题可能真的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现如今,万达的债务问题已化险为夷了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在1月20日的年会上,王健林仍将“采用一切资本手段降低企业负债”作为万达集团新年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手段仍依赖于“出售非核心资产、保持控制权前提下的股权交易、合作管理别人的资产”等等。
万达集团眼下的债务包袱到底有多沉?关于此万达并未披露具体数字。但仍有一些迹象可寻。就在刚过去的1月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将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评级下调两个级距至垃圾级,称该公司无法及时通过海外融资渠道提高流动性。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未来“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企业负债降到绝对安全的水平”,这足以说明万达目前的债务水平还远未到安全线以内,债务警报可能随时拉响。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被列为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国家金融政策的主基调大背景下,曾被坊间盛传连同国内几家金融集团曾一并被列入风险排查名单的万达集团,眼下依靠银行信贷来偿还债务已非出路,因此,靠变卖资产或股权来回笼资金可能是其无奈之选。
但问题是,万达手中到底还有多少可供出售的资产?对此,上述观察人士对盎司君分析,210多个万达广场是万达的核心资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万达广场的主意。除此之外,商业地产、文化、金融和网科等业务板块中或多或少都能腾出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而海外资产则可能成为排在前列的选择。根据近期媒体披露的信息,万达目前在着手出售位于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些物业项目及股权,其中“万达·伦敦ONE”项目系其过去几年进军海外的第一个项目。
万达网科或成“弃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达集团2017年千亿级的收入版图中,其金融集团贡献了321.2亿元的收入,净利润更是超预期完成全年计划的1961%。
据万达集团官网披露的数据,万达金融集团是其近几年着力打造的金融资产,业务担当为旗下万达投资、百年人寿及百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三个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百年人寿保险公司系万达集团2015年12月强势入主的寿险集团,2015年百年人寿扭亏为盈,2016年净利润则达到1.68亿元,其前景曾被王健林颇为看好。然而盎司君查阅天眼查等工商信息系统后发现,百年人寿最新的股东结构,万达集团并未在列,第一大股东的位置疑似更替为大连港集团,而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则为大连市国资委。
而据保监会披露的一项行政许可批复显示,百年人寿2017年6月曾向保监会申请修改公司章程中的公司股权结构表,但盎司君查遍所有公开资料,未能找到这个股权结构表及相关内容。
上述观察人士指出,万达集团曾持有百年人寿超过11%股份,稳居第一大股东,且力推百年人寿业务发展。如果真是万达集团2017年悄然退出百年人寿股份,亦可能是万达集团彼时回笼资金的无奈之选。
无论万达集团过去几年在低调打造的金融帝国目前成效如何,其旗下定位于科技+互联网板块业务的网络科技集团,过去一年发展则问题缠身。
本应成为万达集团拥抱新兴产业风口“主角担当”的网科集团,却在2017年底却被曝出大幅裁员,业务模式不清晰陷入经营困境。在1月20日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谈及万达网科的现状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并透露“今年上半年内因与世界级网络巨头战略合作”。而在万达2018年各项经营指标中,万达网科并未开出营收目标,“战略合作者确定之后,再来确定业务目标”。
事实上,早在2017年年初万达网科就开始酝酿寻找资金“输血”的计划,但直到目前此事仍未尘埃落定。
“万达网科的业务定位和万达集团本身的基因并没有多少传承之处,且在互联网经济大背景下,其业务发展短期内无法摆脱‘烧钱’的现实,这对于本已债务压身的万达集团来说,无力为继”,上述观察人士对盎司君分析称,如果万达集团无法找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那么万达网科有可能成为一枚“弃子”,为万达纾解债务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