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记得盎司君年少时,每每读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时,都会对小说中这幅对联所蕴含的哲学深意不停思索。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成长,耳濡目染地置身中国股市多年,才对这句话的真谛有了切身的体会;在A股市场,有时“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甚至比已经存在的东西还要显得更为真实”,这种现象已成为中国股市每天都在继续并演进着的现实。
龙力生物债务违约事件的“东窗事发”,由最初的资产重组已经逐步演变成一椿,覆盖董事长涉嫌违规担保、公司疑似财务造假、虚拟资产的连环悬疑剧。
从目前事态的进展来看,随着龙力生物自曝将被“ST”及正式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身体”或已“被严重掏空”,其公司未来走向究竟何去何从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资产重组停牌 牵出公司“系列惨案”
2017年12月5日,龙力生物突然宣布停牌,公司公告拟进行资产重组,但其后一连串诡异“事件”亦如震撼弹一般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
在该重组公告仅仅发布几天后的12月7日,坊间就传出龙力生物现金流出现问题;缘由是以大同证券作为管理人的“同吉9号”资产管理计划被延期兑付,而该资产管理计划正是上市公司龙力生物发放的信托贷款。
此后,该事件迅速在市场中蔓延并引发连锁反应;除“同吉9号”外,投资人亦开始担忧同为龙力生物信托贷款计划的“同吉10号”未来兑付情况;统计显示,两项贷款本息合计2.2656亿元;至此,龙力生物的一系列麻烦就此展开。
彼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曝光,另一大金融机构国盛证券的子公司国盛资管,亦对外发布龙力生物资管产品“延期支付利息及风险提示公告”,该计划亦涉及资金接近2亿元。
随着龙力生物资金链的问题被“踢爆”,其董事长兼创始人程少博及公司违规担保的事实再被外界“扒出”;从目前来看,“担保疑云”及“信贷违约”引发了外界对于公司本身巨额资金“走向”的担心。
从最新进展看,龙力生物1月4日晚公告“经初步自查,公司六家银行共11个账户已处于冻结状态,申请冻结金额总计22.83亿元。”
但据消息灵通人士,引述大同证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的表示称,在龙力生物申请被冻结的账户中,其中有一笔披露的中国银行禹城支行23218.75万元,因银行存款余额不足,实际冻结金额仅为441万元;对于这一问题,盎司君注意到,截止目前龙力生物方面并未进一步做出解释。
除此之外,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政府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下,龙力生物与大同证券已经进行了调解,并承诺将在2018年4月25日之前,分期偿还“同吉9号、10号”全部借款本息;而对于国盛资管发产品,目前龙力生物已将延期支付的利息支付完毕。
从目前来看,似乎信托贷款引发的“系列惨案”就此暂告一段落;但直觉告诉盎司君此事并没有这么简单,为何2.3亿的中国银行账户只剩下441万?而龙力生物信托贷款背后真正的目的究竟又是什么?
公司经营谜团 引财务“造假”疑云
2011年7月登陆深交所的龙力生物,坐落在山东德州禹城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当地大力扶持的“生态农业+新能源”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是,利用玉米、玉米芯为原料生产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产品,并利用玉米芯废渣生产燃料乙醇等新能源产品。
产品业务发达时,箭牌口香糖、好丽友、蒙牛、卡夫等国内外大公司都是其主要客户;但随着近些年木糖醇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特别是因木糖醇市场容量很小,全球范围内局限在数百亿元规模以内,环保风暴和供给侧改革之后,小厂接连关闭,国内木糖醇行业里仅剩的几家企业,亦是勉力维持。
从公司近些年的财务观察,龙力生物自2011年7月登陆深交所伊始,公司经营还算亮眼,随后便开始变脸,尤其是近些年一些核心数据的变化可谓惊人:
注:因2017年报未最终披露,盎司君只统计了前三季度数据
通过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自2011-2017三季度年,公司核心经营指标均有所下滑,特别是营业收入由2011年上市时的12.3亿,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8.8亿,截止到2017年第三季度,即使数据有所回升,亦未能达到2011年上市时的营收规模。
除此之外,公司净利润亦出现同比降低;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净利润由上市时的8567万、一路下滑至至2015年的4931万,五年的时间下滑超过一倍,而公司净利润率始终保持在6%-7%之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14年出现了回光返照的8590万;但在2014年所创造出的8590万营收中,有近6600万是营业外收入;换句话说,因为该企业与德州禹城政府的特殊关系,公司持续得到当地的财政补贴,当年很大一部分净利润,就来自地方政府的支付性转移。
除此之外,盎司君特别注意到,公司近两年的财报出现了一些“奇妙”的现象:
首先:从2016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出现了翻倍式增长,由2015年的4931万增长至2016年的1.17亿与2017年三季度的1.16亿,净利润已经破亿;
但公司长期借款却由2015年的4000万,突然猛增至2016年与2017年三季度的5.99亿、7.42亿;龙力生物利润突然暴增,却对外进行大幅信托融资,并出现债务违约,此事叠加就显得异常蹊跷。
其次:从公司财报中盎司君发现,在出现大笔借款的2016年,公司账上仍有超过9.76亿的流动资金,甚至截止到债务违约的2017年三季度,公司账上仍有9.36亿元,这些钱放在账上还要去信用融资并出现违约,一反常现象明显就不符合常理。
盎司君特别要解释一下,信用贷相关的资管产品,通常年化利率在8%-9%左右,像大同证券的同吉9号、同吉10号都是高风险产品亦在这一利率范围内,但凡有股权融资能力的上市公司,很少会动用这个财务杠杆,除非是公司万不得已的,或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否则相关成本会很高。
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对于一家营收、利润开始大幅回升,且账上存在大笔流动现金的公司而言,突然暴增的巨额贷款及被踢爆的债务违约,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公司财务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
进度可疑的在建工程 疑似合理“偷天换日”
除了财务营收“造假”疑云外,龙力生物的另一项财务指标,在建工程亦流露出较大问题。
盎司君梳理公司非流动资产项时发现,自2015年起,公司在建工程便出现了大幅增加;特别是2016年,由此前的3.49亿元瞬间增加到9.31亿,2017年三季度又降到7.13亿。
至今,龙力生物并没有披露在建工程暴涨的原因,理由是在建工程在总资产的占比变化不超过10%,“没必要”披露;但通过一些明细数据可发现,在建工程的增加源于对原有几个老项目的持续追加投资,如6000吨低聚木糖项目追加到1.5亿元的投资,完工度超过137%却仍未完工,20万吨的秸秆处理项目追加到3.48亿元,功能糖研发中心完工率达到240%才完工。
显而易见,这些重大工程都不符合正常进度,要么进度实现超过100%但仍未完工,要么进行了三年的项目完工率却只有个位数,比如2015年开始投资建设的食品保健品GMP项目,预算金额4.8亿元,但是截至2017年半年报,该项目仅完工17%,远超开工时的计划完成年限1.5年。
公司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虚假资产,来掩盖虚增利润所产生的增量现金流;并且通过虚增在建工程转出,这样转一圈的结果是,通过利润表收入、成本和利润增加,来掩盖公司现金流出现的问题。此外,通过这一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蒙混过关了,以后可以通过折旧、减值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偷天换日”将黑洞化解于无形。
公司新一轮并购,龙力生物疑似“身体被掏空”
除上述问题,如果再加上龙力生物近8亿元的巨额违规担保,这一系列的举动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对此,盎司君不由得想起了A股市场另一家“明星”上市公司保千里,在被原实际控制人庄敏采取各种“资金+资产”手段空转式的巧取豪夺后,公司已被彻底“掏空”而沦为“ST”,这与龙力生物自曝将被“ST化”是何其相似?
据公开信息显示,庄敏掏空上市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资金,二是,通过预付款不收货的方式转移资金,三是,存在巨额来源不明的应收账款;但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并掩盖公司资金流向。
事实上,多年来,在A股市场中,利用各种手段转移公司资金,甚至通过高估值项目融资,来解上市公司的“燃眉之急”,并由此试图掩盖公司资金链困境,已经成为当前A股市场上亟待破解的一大顽疾。
要知道,当年乐视的贾老板就是把这一套路玩的炉火纯青;但就在龙力生物债务违约彻底曝光之前,公司停牌的目的又是要并购一家轻资产的互联网营销公司,难道这两件事仅仅是个巧合吗?对此,盎司君将持续关注龙力生物债务违约风波的进一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