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迎来最强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上市狂欢之后,现金贷最终迎来了强监管。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通知”对网络小额贷款做出严格规定,这将使得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转型。

  

 
最强监管力度“通知”的解读
 

  此次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总的来说给从事现金贷的企业设置了三大门槛:经营牌照、场景依托和综合利率36%以下。

  监管部门对网贷平台的经营牌照下发做了最严格的规定,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不批新申请牌照,核查已有牌照企业的经营业务。

  监管层对于“现金贷”并未做严格定义,只是做了一些描述: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这使得目前所有从事现金贷业务的网贷平台,必须实现业务整顿和转型,将所有的业务落到具体的场景。

  平台向借款人收取利息,要折算成综合年化利率。也就是说,很多网贷平台再也无法通过各种服务费等手段,变相提高利率,而打着现金贷的旗号,放着高利贷。

  不仅有这三个门槛,这次“通知”对各个企业还有审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禁止暴力催收,加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明确资金来源等要求。

  

 
强监管下的企业转型方向
 

  此次强监管,对于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整顿。央行多次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两大内容就是消费和生产。由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两大转型方向,一方面是在消费端,给个人提供具有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就是在生产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就是供应链金融。

  在个人消费金融方面企业就有两个要面对的难点:一个是如何将现有的现金贷客户导流到消费贷业务;另一个就是找供应商,一方面安全靠谱的供应商,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提高用户粘度,另一方面要尽量压低供应商的供货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率。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只会比个人消费金融市场更大,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企业也有两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一个是资金端,如何获取大额且成本较低的资金;另一个是对于供应链中企业的风险控制,做好风控以降低坏账率。

  

转型供应链金融,任重道远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有两大方向,一个是利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但是数据的来源的有限,使得模型难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而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此次下发的“通知”中也特别强调了要审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

  另一个是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很多对区块链技术乐观的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应用的潜力很大,区块链的概念被炒的很火。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应用仍在探索阶段,社会对区块链技术褒贬不一,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还比较困难,目前区块链技术也存在许多难以突破的壁垒。

  安全性威胁是区块链技术的首要问题,从安全性分析的角度,区块链面临着算法安全性、协议安全性、使用安全性、实现安全性和系统安全性的挑战。而且,区块链的透明特性在商业环境中并非完全是一件好事,有一些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可能会因为透明的区块链技术而暴露。

  对于区块链而言,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就是维护运营的成本高,其通过数学原理逐步取代了人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信任,但越依赖数学原理,投入运作的节点越多,网络环境的计算密度就越大。

  目前区块链的概念过于新兴,不成熟和不稳定成为了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痛点,在落地部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而且目前对区块链技术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而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去中心化,这就淡化了监管的概念,这在国内也面临着很大的监管风险。

  写在最后

  此前,迅雷收回迅雷金融对迅雷商标的使用权,可以看出大家都对处在风口浪尖的互联网金融有所顾忌。

  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太多,监管部门加速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政策法规体系,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在野蛮生长之后,必须面对转型的阵痛。而转型的方向不管是个人消费金融还是供应链金融,都有着不小的困难。

  一方面,转型要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各家在个人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厮杀已经十分火热,市场趋于饱和,想要转型就面临着如何抢占市场的的问题。除此之外,监管的不确定性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转型的最大掣肘。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11日 18:20
下一篇 2017年12月11日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