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芳华》撤出国庆档一事,随着冯小刚的一个哽咽鞠躬,华谊市值瞬间蒸发13亿。笼罩在华谊兄弟头顶的“冯小刚依赖症”魔咒再次发作。
都说资本市场是敏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梳理华谊兄弟近期的业绩报告可以发现,华谊的命从来都不是拴在一部电影上的,更不在冯小刚身上。在某种程度上,华谊和冯小刚是绑在了一起,但实际上谁都决定不了谁。
改档无碍冯小刚完成对赌协议
近两年,与华谊兄弟之间的对赌协议成了冯小刚电影绕不开的话题。
2015年,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东阳美拉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合计持有的目标公司70%的股权(冯小刚转让公司69%股权,陆国强转让1%)。在此次交易中,华谊兄弟与东阳美拉及其老股东(冯小刚、陆国强)达成业绩承诺协议,后者承诺的业绩目标为目标公司当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该业绩承诺期限为5年,自标的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冯小刚要完成对赌协议,《芳华》票房必须超过7亿元。但这样的说法遭到了《芳华》宣传方伯乐营销CEO张文伯的公开否认,并称报道中存在“严重错误”。
来源:伯乐营销CEO张文伯微博@张文伯伯
张文伯认为,东阳美拉要完成对赌协议,不会只凭《芳华》一部电影。他表示,东阳美拉投资的《火王》的预售收益带来的利润可能比《芳华》还要高。
同时,张文伯对临时撤档与票务平台的预售成绩低有关的说法予以否认,他表示“预售票房的高低与发行公司的票补策略有直接关系,谁的促销力度大,下的9.9的票多,谁的预售成绩就会相对更好一些,预售的票房与最终的票房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不过对于冯小刚来说,《芳华》的票房表现对赌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根据相关媒体估算,如果五年内拉美传媒没有任何收入,那么五年需要补偿的现金业绩总和为6.75亿,按华谊兄弟10.5亿元收购东阳美拉来说,冯小刚依旧是稳赚3.75个亿。
在2014年华谊的20周年活动上,徐帆透露,冯小刚持有华谊兄弟的股票已套现2亿多元,纳税就有4000万元。除此之外,羽化财经在天眼查上发现,冯小刚的所有企业一共有16家,可以说是“不差钱”。
来源:天眼查
华谊“去电影化”,哪来的“冯小刚依赖症”?
作为华谊兄弟的“老搭档”,冯小刚此前的多部票房叫座电影均与华谊合作。2014年初有统计显示,从1997年的导演成名作《甲方乙方》,到2013年的《私人订制》,冯小刚当时已经为华谊兄弟拍摄的14部电影共获得票房32.47亿元,成为国内电影票房最高的导演的同时也给华谊赚了不少钱。
因此有媒体称,“华谊兄弟的发展,一直跟冯小刚离不开关系,甚至犯上了很严重的冯小刚依赖症。”
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华谊兄弟一直在强调“去电影化”,王中军说华谊要成为一家全娱乐公司,而不仅仅是电影公司,未来电影、游戏、实景娱乐将成为华谊发展的三驾马车。
华谊兄弟当下的影视作品储备较为丰富,此次《芳华》电影的波折短期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不会对公司整体发展经营有过多影响。
华谊2017 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46,586.38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0.15%;营业利润为 61,929.24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8.53%;利润总额为 63,338.15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8.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43,031.3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2.12%。
尽管电影主业继续下滑,但在网剧、综艺等互联网娱乐业务、布局院线、以及投资上华谊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华谊的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54%。
事实上,即使没有《芳华》,华谊兄弟近年参与的影视作品也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2017年被称作是“华谊兄弟的制作大年”,公司日前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除了电影《芳华》以外,罪案动作片《引爆者》暂定档10月27日,田羽生导演的《前任3:再见前任》暂定档12月29日。同时,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已经杀青,管虎导演的《八佰》等影片将陆续开机。而和《芳华》一样被寄予票房厚望的成龙主演电影《英伦对决》预计也将于国庆档上映,华谊兄弟表示,《英伦对决》是其与STX公司合作片单中的一部影片,公司与STX将按照合作约定在全球范围内对影片进行收益分配。
现阶段关于《芳华》的种种猜测和断论,无非是为影片吸引了足够关注和曝光,到头来你会发现,龙头老大华谊并不会因为一部电影推迟上映导致亏损,而这也不是冯小刚第一次电影被临时调档。
所以,吃瓜群众,看看就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