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AlphaGO连续不断的击败人类阵营的围棋高手,智能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愈发感觉到,关乎现代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即将发生。
而数码硬件产品之后,智能化的下一步,被越来越多人锁定在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
内燃机消失只是开始 未来汽车可能这样变
自特斯拉驶上公路,这台没有内燃机、依靠电力驱动、且通过触控屏幕进行机构设置的汽车,就迅速成为横跨科技与汽车两大领域的明星产品,更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的新方向。
以电力驱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的势头愈演愈烈,近两年,可以不断看到传统汽车厂商以混合动力等方式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探索,而当续航里程达到300KM以上时,纯电动汽车成为日常的生产力工具,也并非纸上谈兵。
此外,谷歌对Android
Auto以及苹果对CarPlay车载系统的布局,也让汽车行业呈现出以软件为核心的新型竞争关系,它不仅意味着未来的汽车都能联网,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实现OTA在线升级,以特斯拉7.0系统为例的辅助驾驶功能,也是为日后完全形态的自动驾驶汽车,迈出了着眼于今天的重要一步。
还不能忽视的是,在IoT时代的大环境下,汽车本身的属性和价值,也可能会对绝大多数普通用户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如同时下共享单车的兴起,令所有人都拥有自行车却不再需要购买自行车,以服务为目的的出行同样将挑战现有的汽车所有制模式,而共享汽车实现的核心条件,离不开汽车正逐渐化身为轮上电脑,这一关键因素。
V2X成必然 谁是缔造未来汽车新核心的关键角色?
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汽车单单像是一台装着轮子的大电脑,也使V2X,车联信息交换这个新概念,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课题。
物联网的浪潮使传统家电产品彻底改头换面,如果联网信息交换以汽车为载体实现,就意味着原本主要用来监控汽车行驶机构的ECU车载电子元件,将会承担更多样化的工作,成为轮上电脑的“CPU”。
目前,业内人士把智能汽车产业链分五层,由金字塔顶端到底端依次为汽车厂商、一级供应商(Tier1)、科技型公司、ADAS供应商、底层零部件供应商,越靠下,行业资金和技术门槛越低,行业集中度也越低。
传统意义上,汽车内部车载电子元件功能和使用场景较为单一,ECU往往只是交给底层零部件供应商负责完成。
然而,未来智能汽车的车载电子元件会介入从车辆信息联网、共享,到电力驱动机构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ECU所协同的工作越复杂、交错点出现越多,安全故障也就越多。
底层零部件供应商显然难以胜任这样的工作,相反,顺应时代潮流诞生的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商,则会为汽车打造新的大脑。
在6月7日于上海举行的亚洲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Asia 2017上,网秦旗下Link
Motion(凌动科技)就与安全合作伙伴Irdeto(爱迪德)公司共同参展,定位智能汽车系统集成服务商,并联合推出安全稳定的车载电脑产品。
(图:凌动科技CEO Pasi与记者现场交流)
凌动科技CEO
Pasi认为,具备高度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车载电脑必然成为未来汽车最重要的核心,同时不同于常规定义下的汽车ECU,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可以集成底层零部件和ADAS辅助驾驶功能,再和科技型公司一起给车厂和Tier1公司提供服务。
产业链整合加速 智能汽车新时代进程提速
从2015年开始,无论是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涉足智能汽车领域的新闻早已不绝于耳。
其实,以凌动科技为代表的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和谷歌、百度等公司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相同,即是处在汽车厂商、一级供应商和ADAS供应商、底层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科技型公司。
但与互联网公司着力于向汽车厂商提供自动驾驶或数据分析等具体细分能力不同的是,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的关注点聚焦在衔接和打通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例如提供可以衔接ADAS供应商提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与底层供应商带来的雷达、摄像头、芯片、电子刹车等硬件,且具备足够安全性的智能车载电脑,输送给车厂和Tier1公司。
如果说车厂和Tier1公司在研发和制造智能汽车的过程中,主要担负的还是生产汽车的工作,那么以凌动科技为代表的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就对智能汽车诞生过程中,最快速的实现智能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能够帮助车厂和Tier1公司筛选更为优质的底层供应商,同时在智能安全方面减少风险。
这对整个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进程重大的意义在于,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成员依旧只需要关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了一步到位的V2X智能化解决方案。
当然,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的高效率,还体现在产品项目的落地速度上,据凌动科技CEO
Pasi透露,秉承安全但具成本效率的理念,凌动科技耗时三年研发的第一批Motion
T车载电脑即将在2017年6月底将完成最后的量产,并开始向第一批客户进行发货。
而智能汽车系统集成厂商的发力,或许也正标志着智能汽车由新型的概念性产品,向消费级普及化商品的转变,迎来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