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是企业对员工非现金激励的常见手段,员工手握期权,相当于和公司绑在一条绳上,同呼吸、共命运,但今日魅族传出终止期权计划,难道是黄章是找到了其他的激励措施吗?
5月4日中午,微博博主@万能的大熊 爆料称魅族员工期权都被中止,但该条微博于今晨删除。
对此,速途网向魅族方面求证,魅族公关表示并未得知此消息,并对于此事件不予置评。
虽然魅族公关并未做出直面回应,但据内部人士爆料,魅族内部确实有中止员工期权的情况发生,并且魅族方面并没有给被中止期权的员工提供补偿方案。据称,部分员工甚至在年终奖时,选择期权而非现金,如今悔不如当初拿点钱更为划算。
出自对公司信任,看好公司发展才选择的期权,如今已经化为泡影,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没有期权以及股权激励计划,那么已经宣布回归的黄章,该如何让员工重回魅族战舰,上下一心?
“大饼”变“泡影”
期权激励作为一种企业惯用的长期激励员工的手段。指的是公司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员工可以(在完成一定条件后)用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当公司股票价格高于授予期权所指定的价格时,员工可以行使期权,通过在指定价格购买,市场价格卖出,从而获利。由此,拥有期权的员工都会有动力提高公司内在价值,从而提高公司股价,从中获益。
据了解,魅族自2014年开始实行期权激励计划,让高管之外的员工也拥有获得期权的机会。魅族副总裁李楠曾称,将在2015年5月完成内部股份化。但具体实施情况不明。
然而,期权在短期内并不能给魅族员工带来明显利益,期权持有者在行权前并没有分红权。而魅族规定员工所持有期权并不像小米、华为等企业允许内部交易流通,相当于只有等到魅族IPO之后才能用来套现。在那之前,期权更像是魅族为员工画下的一张大饼。
而现在,这张大饼已然要化为泡影。
魅族苦难重重的IPO之路
回望魅族2016年年会上,黄章提出了“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的计划。然而魅族面前的IPO之路却异常坎坷。
首先,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盈利的“硬指标”对于魅族就并不轻松,创业板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
然而魅族2015年营收168亿元,净亏损10.37亿元;2016年虽官方宣称扭亏为盈,但尚未公布具体数目。
从魅族的整体表现来看,形势也并不乐观,虽然拿到阿里巴巴6.5亿美元巨额投资,但2000万销量的对赌协议,也逼迫魅族不得不走上了粗放生长的道路。
2015年魅族虽然完成了2000万销量,同比增长350%的目标,但却埋下了过度透支的后遗症。
2016年,魅族虽然举办了12场发布会,共发布了14款智能手机,然而频繁的发布会虽然让魅族赚足了吆喝,但却因与高通专利纠纷、三星芯片独占等问题,让魅族一整年都在“打磨”联发科处理器。市场反馈却相对遇冷,2016年仅完成了2200万,低于魅族的销量预期。
另一方面,由于扩张速度太快,魅族2016、2017已经连续两年进行大规模裁员,每年波及人数超过10%,并解散旗下智能硬件团队。
可以说,魅族近两年来的形式依然严峻,挺进IPO的时间表很不明朗。
J.Wong归来
无法IPO,期权就如同画大饼,但作为激励手段,大饼在,梦就在;如今大饼没了,魅族靠什么继续激励员工呢?
这很可能与黄章的复出有着不小关系。
今年年初,魅族科技CEO黄章在微博高调表示,要出山重新打造自己心目中的“梦想机”,去迎接魅族15周年(2003-2018)。
而对于股权激励,黄章曾经表示:期权这个东西,不就是给别人画一张饼吗?公司上不了市,这个东西就等同于没有,他不想骗人。
后来黄章也承认,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今天,依靠有限的利润来奖励分配,很难让企业保持竞争力,期权激励才得以落地。但从如今魅族形势上看,IPO也许并非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再给员工画大饼,确实显得有些“干打雷不下雨”。
所以,没了期权的魅族最终还是回到了当初黄老大精细打磨、勤劳致富的“老路子”之上。只是将曾许诺过的期权“一刀切”废除,在外界看来,确实有些不讲情面。但也许黄章已经想好了其他计划,增强团队凝聚力。
究竟重新出山的黄章能否借亲手打磨的“梦想机”让魅族重振旗鼓,也许只有等到明年魅族15周年时,才能揭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