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全资收购中国最大的票务平台大麦网。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秘书长张宇将出任大麦网CEO,大麦网创始人曹杰担任特别顾问。
自2016年6月阿里宣布成立大文娱板块以来,以资本开道,在不断地“豪气出手”之后,娱乐产业链已经相当完整。
先是投资优酷土豆并实现私有化,紧接着收购“文化中国”成立阿里影业,为阿里大文娱奠定根基。近几年接连出手将UC、虾米、九游、粤科等收归旗下,对外更是投资了博纳、华谊、光线、斯皮尔伯格的Amblin
Partner等一系列影视公司,再加上自身的淘票票业务以及刚刚收购的大麦网,可以说阿里文娱版图已经从IP产业上游延伸至影视制作发行及线上线下的售票环节,足见马云对于文娱行业的野心。
王菲演唱会打开销售契机?阿里实际想换种方式撬动粉丝经济
对于阿里此次对大麦网的收购,流传着一种说法。去年年底轰动一时的王菲演唱会,马云曾亲临现场,对音乐的追求与情怀坚定了马云扩大阿里音乐版图的决心。
(马云现场观看王菲演唱会)
传言真假熊哥不敢断言,但去年的王菲演唱会的确可以算阿里与大麦网“结合”的契机之一。作为去年王菲演唱会唯一售票平台的大麦网,早在2014年就与阿里有了投资关系。
2014年7月,阿里曾以D轮投资人身份进入大麦,持有大麦网32.44%股份。此次的全资收购,阿里方面没有透露具体数额,但这种结合,可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
大麦网以演唱会票务起家,是中国最大的覆盖现场演出、体育赛事等领域的演出票务平台,也是该领域最大的系统服务提供商。而阿里对于大麦网的收购,给大众最直观的感觉是阿里是在布局其音乐业务。
的确,相比阿里对于影视产业已经开始“收获”,阿里大文娱在音乐版块的布局却不是那么顺利。
2015年,阿里巴巴将旗下收购的音乐网站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合并组建成阿里音乐。2016年4月,天天动听官微正式更名阿里星球,除了基本的播放功能以外,平台还聚集了几个重要角色:艺人、粉丝和商家。
阿里星球的模式其实很像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一个小小缩影,覆盖面广,产业链完整,以艺人和作品为起点,下游瞄准粉丝经济,利用商家与粉丝与上游作品产出形成联动效应。
但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模式“散而不精”,对于各个层面的用户的吸引力都不大。因此,去年12月,阿里星球宣布关闭其音乐服务,转型成为明星娱乐交互平台。但单纯的“粉丝平台”也并没有留住用户,随着用户的流失,有消息称,阿里星球也将于近日关停,这样一来,阿里最大的音乐布局就可能面临“流产”。
但音乐作为大文娱板块中仅次于影视的一环,其业务潜力和创造利润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还是以去年的王菲演唱会为例,门票在大麦网的官方售价分别为1800元、5800元、7800元三个档次,相比于其他大牌歌手来说高了近两倍,堪称天价。
然而作为官方售票平台的大麦网却成为整个活动中话语权最弱的一方,据传当时大麦网手中仅有800张门票,其余门票则紧紧攥在主办方手里,还有传闻说,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已被炒到60万元的价格。
此次,事件中最关键的两点在于,票务平台对于其业务的把控及粉丝经济的巨大潜力。基于两者,阿里收购大麦网,在其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
众所周知,阿里通过最近几年对于娱乐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已相对完善,再利用其天然的电商平台属性和资本优势,打通线上购票产业链是不成问题的,而通过阿里星球的运营经验,相信阿里还是希望换个角度来撬动粉丝经济。
淘票票依旧亏损,大麦新入局,磨合期内永乐或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阿里影业2016年的全年财报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影业预计录得净亏损9.5-10亿元人民币,相比在2015年度盈利约4.66亿人民币,阿里影业去年预期亏损主要由于淘票票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投入的市场推广支出。
疯狂烧钱虽然为淘票票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扩大,但依旧不能使其占据行业领头羊的位置。2016年7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在线票务平台大数据报告》显示,猫眼电影以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第二名淘票票占21%,微票儿占18%。
而在2017年春节档,猫眼电影以33%仍保持第一,淘票票逐渐接近30%,微票儿下滑至16%。如此看来,淘票票要想超越猫眼成为行业老大,依旧需要阿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而阿里旗下淘票票也已经涉足了演出票务市场。收购大麦网之后,阿里在淘票票与大麦的业务范畴有了部分重合,但鉴于淘票票演出票务的业务才刚刚开始,下沉深度不及大麦,并购反而形成了业务上的互补,但前提是阿里对于二者的精准定位与严密的业务规划。
对于阿里来说,买下中国最大的演出票务平台还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其业务。而在双方互相磨合的过程中,那些票务平台中长期被大麦压制的企业是否可以趁此时机实现弯道超车呢?这个问题很难说,这完全取决于阿里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第三方能否抓住机会抢占市场。在除去大麦网剩下的演出票务平台中,最有潜力的当属永乐票务。
以演出票务起家的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去年7月正式挂牌新三板。可以发现,从票务业务出发,现在永乐也开始参与到娱乐产业上游,主营业务已经涉及到了演出、影视、体育等细分产业,但从近年来的投资动向也不难看出永乐对布局泛娱乐的野心。
可以说,依靠十几年积累,永乐在票务行业也占有一定话语权。并且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其业务能力是有很大潜力的。不过,永乐文化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亏损,2015年实现两千万的盈利,但2016年上半年又回到亏损状态。这种情况下,永乐其实亟待资本的介入。
去年5月,乐视体育永乐文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乐加乐体育公司,乐视体育占股51%,永乐文化占股49%,主营互联网体育票务销售。乐视的资本支持,在2016年11月之前,外界的观点基本都是:永乐找了一个“好爸爸”。
但随着乐视爆发资本危机后,乐视体育持续爆发版权风波、失去亚足联、中超IP合作等事件,作为永乐的资本方,这样的合作是否稳定也是值得担忧的事情。
反观阿里此次对于大麦的收购,凭借雄厚的资本优势,必然会给到大麦足够的资金支持。磨合期内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在阿里与大麦业务的融合期内,其它票务平台展开竞争;其二大麦凭借阿里资本及资源支持进一步扩张,更加奠定其在演出票务平台的主导地位。而从以上分析来看,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