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娱乐聚焦”的微信订阅号:FunYule
文 / 娱乐聚焦
谍战剧的紧张、刺激、悬疑使其备受荧屏喜爱。十余年间,谍战剧经历了类型化到繁荣再到偶像化的三波高潮,不断寻求嬗变与突破。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由戏骨、大叔范儿挑起智商大梁的谍战剧开始减少;鲜肉、小花等一大波颜值担当大举进军谍战领域。谍战剧已非纯粹的高智商烧脑模式,偶像化、低龄化的情感、伦理等元素加入逐渐成为常态。但是这条路真地走对了吗?
谍战剧数年嬗变 从高智商到高颜值
实际上,国产谍战剧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之后的数十年间,谍战剧发展经历了三波热潮。最早一波以《誓言无声》《暗算》为代表,2002年的《誓言无声》真正开启谍战剧类型化与产品化的先河,而2005年柳云龙主演的《暗算》更被视为谍战剧的春天,高智商烧脑情节引发观众热议。
至2009年孙红雷、姚晨主演的《潜伏》掀起谍战剧的第二波高潮,将谍战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结局收视率一度超过14%,创下了北京卫视历年播出电视剧之最。而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大波“潜艇”甚至在网上将男女主人公余则成与翠平在剧中的对白进行广泛传播,其所引发的“办公室政治”的全民发讨论,豆瓣评分达9.2分,成为难以逾越的谍战高峰。自此之后谍战剧便成为众多类型中颇为重要的一类,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近五年以来,谍战剧更持续升温,2010年突破10%,至2011年达12.9%,一举超越社会伦理等老牌题材,成为第一大播出题材,凸显出国产电视生产黄金时期的“繁荣”特征。量的增长,却鲜有质的突破,其野蛮生长之势着实令人堪忧。
2015年《伪装者》的风靡,打破了无数谍战爱好者对《暗算》《潜伏》这类早期作品固有记忆,偶像化的谍战剧使谍战市场迎来了第三波高潮。《伪装者》以强情节叙事的风格下,大胆启用胡歌、王凯、宋轶这类青年演员,融入偶像派实力明星,使谍战剧更具吸引力。随后《解密》《麻雀》《胭脂》《双刺》等这类以鲜肉、小花为噱头的谍战剧频频推出,高智商仿若已退出舞台,高颜值偶像风逐渐成为当下谍战剧主打的新概念。而这些高颜值是否能和高演技、高收视同担当,值得市场的期待与检验。
偶像+谍战非万能公式,谍战剧不应被市场“绑架”
目前的电视剧市场充满投机的躁动与跟风扎堆的盲目。自《伪装者》以高颜值、强剧情吸粉无数后,让市场看到偶像+谍战这一新鲜搭配,引起第三波谍战高潮,《解密》《麻雀》《胭脂》《双刺》这类偶像风的谍战剧频出。据统计,每年我国将有400部左右的新剧播出,其中谍战剧近几年的生长规模明显突出,但至今仍无如《伪装者》般颜值与演技俱佳的作品出现。跟风与浮躁的市场环境下,谍战剧的“质”远不及“量”。
虽然鲜肉、小花类演员大举进军谍战领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谍战剧的颜值度,但是偶像+谍战并非万能公式,谍战剧不应被市场“绑架”。焦爷了解到,这类做法其实在业内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业内人士坦言,谍战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剧中,对演员演技水准要求很高,“尤其很多角色的双面属性很重,属于内心戏很吃重的角色,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神态,都要靠内心转换到面部表情上,如果只是一味有颜值而无演技,那么人物的完成度很难保证。”
偶像+谍战几乎成为一种“新类型”,而这“新类型”的背后,却存在质量粗糙、剧情空洞、人设偏“傻白甜”等诸多问题,究竟高智商到高颜值的转变,是好是坏?已经进入大高潮的《麻雀》,从开播以来,李易峰、周冬雨的演技便不断让外界“失望”。尤其是李易峰、周冬雨的演技实在无法驾驭内心戏颇重的谍战戏,越发引起外界质疑。仅从豆瓣评分来看,偶像+谍战已非万能。《解密》豆评仅4.6分,《麻雀》豆评也已从首播的7.4分,跌至6.8分,播出完毕后,评分或将继续下滑,由小骨赵丽颖担纲主演的《胭脂》口碑也未尽人意,豆评仅6.1分。另外,焦爷还发现,其实《麻雀》的评分是这样……得来的……看来,李易峰这类偶像派明星的加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巨大的流量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因稚嫩演技使得人物塑造不够厚重饱满。
总体来看,从高智商到高颜值的谍战剧发展,还需要行业的进一步检验。另外,焦爷认为,现下的谍战剧打造还需遵循以下前提:一,创作者不要轻易被市场绑架,需始终保持高标准;二,在选用演员时,也需要在考虑市场需求时,加强对演员水平的把握;三,青年演员也需要认真琢磨角色,为粉丝和观众塑造饱满厚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