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频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传统行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甚至在某些行业有被颠覆的可能。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国家又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上至政府,下至小微企业,各方面、各层级都在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思考和谋划,迫使更多行业不得不直面转型升级,“不进行互联网转型升级就会被淘汰”的焦虑席卷全国。过去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的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似乎只有融入“互联网+”热潮,才能搭上发展的末班车。为了谋求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很多线下传统商业体将目光投向了这两年最红的“互联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互联网+”这个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被严重滥用,由于认识错位和着力点错位,让不少线下传统商业体(或企业)在“互联网+”的升级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
线下传统商业体转型“互联网+”之认识错位
首先,“互联网+”不是“神丹妙药”和“救命稻草”,它只是一种可被有效运用的运营手段。汽车+互联网,成不了飞机,真正产生价值的还是传统产业本身。如果将传统产业看成一栋大楼,而“互联网+”就是大楼里的电梯,提供了物理空间可用性的是大楼本身,电梯运营得好,可以为用户带来便利,增加其附加值,没有了电梯,上下楼层仍然可以通过步行楼梯来完成。目前的一些传统产业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把主要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到了互联网的建设上,最后得不偿失。“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作用不是颠覆,而是一种换代升级。
其次,“互联网+”将互联网从一种工具升级为一种多技术服务融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发展,从最初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发展成为一种营销渠道,后来成为一种应用工具,时至今日,随着技术的提升融合以及市场需求的演变,“互联网+”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到了一个集应用入口、云计算、大数据,甚至是物联网技术相互融合构成整套基础设施的阶段,好比一栋大楼的弱电系统,成为传统产业价值呈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挥的作用会更全面,要求也会更高。
线下传统商业体转型“互联网+”之着力错位
“互联网+”的运营主体是线下传统商业体(或企业),而不是互联网企业。或是受到生存压力,又或是对互联网的了解不深入,不少线下传统商业体在互联网的升级道路上经常会在“互联网+”的运营主体上产生迷茫或错觉,甚至是下意识地弱化主业的发展,形成了围绕“互联网+”为主线的运营思路和形态,但自身的组织架构及其基因又与互联网格格不入,结果死在了“互联网+”的沙滩上,或是两边进行得都不彻底。
然而,“互联网+”重点解决的是线下传统商业体(或企业)产品价值的再创造或再提升,而非简单的营销通路扩大化。线下传统商业体或企业在经营上有其特有的线下属性,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当下,挖掘和释放消费潜能并将这种消费潜能变现为新的价值回报,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价值呈现。如何挖掘和释放由产业属性确定,并非一成不变。很多线下传统商业体也正是没有认识到这个着力点,才会出现“大额投入收效甚微”,甚至反受其害的现象。
线下传统商业体需要更专业的“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商
面对乱象纷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市场,对于缺乏互联网经验又不想在尝试中碰壁致死的线下传统商业体或产业,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升级之路?
首先能解决痛点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当前,“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产业类型五花八门,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并不是简单的集中在电子商务环节,即电商化就能“包治百病”,电商的本质只是增加销售渠道进而提升销量。以淘宝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大概只有18.67%的店铺半年内利润上升,38.67%的店铺持平,而多达42.67%的店铺利润在下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可见,并不是简单地“触个电”就能提升业绩和利润,线下传统商业体还是要回归到线下产业特有的“体验式服务价值”上来,挖掘核心竞争力。实力强劲的企业可以围绕这个点自建平台,又或者是借助能够围绕这个核心点解决自身痛点的第三方专业方案供应商,把节省下来的资源集中在发展企业核心产品上。
其次,行之有效的运营是升级成败的关键。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是现状,线下传统商业体都必须直接面对消费者,直面消费者并挖掘和释放他们的消费潜能,进一步转换为价值。“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必须是包含运营在内的,毫不夸张地说,成功的“互联网+”升级,30%靠的是平台或生态,70%靠的是运营。
“互联网+”的运营也是专业度程度很高的技术活,囊括了产品运营、技术运营、市场运营和粉丝运营等内容,拉新、留存、促活和创收是运营的四要素,如何把这四要素发挥到最佳水平,是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完成的。这就好比“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大刀,放到武林高手手里,在战场上就能直取上将首级,放到常人手里,估计也就是一个砍柴的工具而已,搞不好还会误伤自己。
作为国内首个提出移动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商,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深刻理解线下传统产业转型时面临的痛苦——不转型怕等死,转型怕转死,依托国内首个“移动互联网+”服务型生态,融合线上电商、线下O2O、大数据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和LBP(联璧第三方服务平台)5大平台,为线下传统商业体、产业、企业提供从基础功能到运营服务,再到盈利模式升级等全方位的互联网升级服务,并力争成为服务运营为标签的互联网行业第四大生态。
做“移动互联网+”升级之路的基石
在上海联璧电子科技看来,帮助线下传统商业体、产业进行互联网升级,不是简单地打造几个APP、网站或电商平台就能实现的,它必须包含线上和线下,打通大数据应用、金融服务、支付、物联网服务,以及能够汇集众多第三方产业服务应用等诸多环节。作为一家“To
B”的企业,上海联璧电子科技致力于向用户提供一种包含产品和运营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在产品方面,上海联璧电子科技通过近4年的探索,形成了得到市场验证的以服务运营为标签的软硬结合的“互联网+”生态。这个生态的应用层以“习之老板娘”智能店铺解决方案作为线下商户的入口,解决B2B的核心问题;推出的“智慧仓”跨境智能设备及其运营服务的垂直电商平台,解决B2C的核心问题;同时推出“习之铃铛”智慧生活应用作为线下场景式服务型消费及物联网的入口,解决C2C和C2B的问题。
针对这个生态的服务层,上海联璧电子科技还推出了大数据应用服务、互联网金融资产服务以及联璧开放式第三方应用服务平台(简称LBP)三大平台,为联璧整个“互联网+”服务型生态的用户提供数据在线化应用的同时,根据不同的产业属性,帮助用户匹配到最适合自身的产业应用及大数据分析和指导,通过金融服务的融入,将每一个消费行为转换为增值财富。
面对大中型行业客户,上海联璧电子科技还可以依托六大产品的相互组合,加入特殊需求定制,实现传统大中型行业客户的“智慧行业”升级。
在运营层面,上海联璧电子科技围绕“拉新、留存、促活、创收”四个核心,有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策略服务于客户,并根据线下传统商业体及产业的本地化属性,已经完成了全国7大区运营中心的布局,并启动了相应的商业合作模式,最快在两年内将联璧电子的“互联网+”服务型生态的运营触点延伸到全国的每个县市级。
秉承“体验引领消费、数据改变经营、金融普惠生活”的宗旨,上海联璧电子科技希望帮助线下传统商业体及产业找到“互联网+”转型的方法和思路,这不但契合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也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规律,目前已经取得不少成功案例。上海联璧电子科技认为,只要传统行业不消亡,联璧为之选择和奋斗的产业方向和运营模式就不会消亡,联璧愿意和众多传统行业一起拥抱一个可期许的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