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适的鞋在脚下:自媒体新锐访谈录

  最合适的鞋在脚下:自媒体新锐访谈录

    传传和“青年特稿”


  传传老师照片、青年特稿LOGO

  “自媒体圈是个比较虚幻的地方,昨天和你互推的号今天可能就获得融资了,而你还在熬夜排版。

  朋友圈都是一些大V,让你觉得这个世界都在你的掌控中。其实你可能这辈子在北京都不会有所自己的房子,只能租”。

  24岁的传传给我发来的微信时这样说,他是“青年特稿”公众号的创始人,界面新闻的员工,做一些市场方面的工作,从新榜的数据看,青年特稿已经有了30多万粉丝,有老板跟他谈投资,数字在几十万,被他拒绝了。

  “我什么都不懂,要去学,注册公司啥的,冷静下来会想,拿到钱用来干嘛”。

  大概两年前,伏传伟开始用“传传”、“青年君”的名字做公号、交朋友,那时,他在山东农村学习,给孩子教语文,他想改变无趣的生活,想拥有更多话语权,朋友来看他,在村里的土路上溜达,聊起来做公号吧,那时刚兴起微信这种半要素的自媒体平台,靠着热点、勤奋、才华,在红利期,一次大号互推能带来一万粉丝,一条在周杰伦宣布婚讯时的回忆文章的推送能带来百万阅读,大学时他的生活费是一个月一千,第一次接广告的单价就是三千,后来价格到了五位数。

  他感谢自媒体的浪潮,否则,他也会在约会、打牌、夜机的颓废中度过自己大学最后的时光,然后变成一位乡村人民教师,他毕业于菏泽学院中文系,这几乎是宿命。

  他写文章、约稿、要授权、排版、每天晚上搞到宿舍熄灯,再去推送,然后他去洗漱,闭上眼睛就能睡着,再后来,青年特稿的名气越来越响,事情也多了,也碰到过若干次争吵,他累极了。

  对伏传伟来说,已经形成了围绕“青年特稿”的读者圈子,他了解万千同辈同侪的想法和痛点,但也囹圄于许多。盈利还靠广告,没有正规的团队操作,没有融资,因为他担心这样他将不能掌控青年特稿,不能不想推送的时候只是跟粉丝私聊就行,不能想骂某个钻进死胡同粉丝的时候就骂,他总觉得有掣肘之处。

  尽管他开始得奖,“最佳自媒体人”什么的,被别人叫网红,连父母都从开始的不理解他在做什么、担心,到了欣赏,现在他们每天转发他的文章,还会帮他分析,你每天都发的这么晚,早发一点阅读量不就高了。

  他每天坐地铁的时候,心想如果看到妹子正在看青年特稿,他会特别满足,可真的从来没遇到过,后来他也做了分析,一是粉丝基数还有限,二是晚上十点推送消息,坐地铁的时间是下午六点左右……

  他脑子里有很多困惑,他似乎很清楚谁喜欢他,却非常难再做更大的传播。他的个性,是他受欢迎的东西,他的锋芒不应该被老板的钞票挡住,粉丝社群明明大有文章可做,却不知道怎么去做……或许只是单纯的讲个故事,吐槽下痴男怨女的生活才适合他。

  他停留在原地。

  Akid和“教教我”

最合适的鞋在脚下:自媒体新锐访谈录

  Akid老师照片、教教我LOGO

  她是我心中的网红,中文推特圈没有几个不知道猫头鹰头像的、正义感十足、天生段子腔的阿基德(@akid)老师,8000多真粉,微博上是3万6(也是@akid),不容易了,她的签名是“目前靠写微信公号为生”,对了,已经改名“基德酱”,“什么酱”,是目前语境女性创作者的标配。基德酱老师发来了一段自白,遣词造句到位:

  公号叫做“教教我”,其实是一个工具型的号,所以初衷来说和这个号的行文一样朴实:希望有一篇文章能够做到看完我就知道怎么做一件事。

  没有鸡汤文、没有感动中国,惊呆了。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有点难下手,能学的太多了不是吗。所以这个运营不到两个月的号目前的选题方向属于“什么值得学。

  很多大V可能经历过心酸泪水,我一个微信新人目前写得还挺愉快的。分享对我来说是一件乐事。而且我对于所写的内容能否帮到人,还是很自信的。很多人说,你怎么什么都教,这不垂直、这不focus,你渐渐会发现,这是focus的,因为我能知道我在和谁对话。这些人会成长会换工作换爱好,但这些人不会变。

  是啊,看看“教教我”的关键词列表就知道这是一个怎样调性的平台:啪啪啪、迪士尼、大姨妈、眼罩、撩妹、表白、P照、A4腰、朋友圈、拉黑、MAC、自慰器、权力的游戏、出柜、INS等等。

  酷儿们应该被连接起来,但akid却只好说“我们姗姗来迟”,几百、几千的阅读量某种程度是对akid的“羞辱”,要知道,她是最早组织你们的大神,凯文·凯利(Kevin
Kelly)老师《失控》(Out Of Control)一书引进翻译、最早将KK与中国GEEK们联系起来的团队成员,她理应得到更好的。

  Bob Fu和“利器”

最合适的鞋在脚下:自媒体新锐访谈录

  Bob Fu老师照片、利器LOGO

  本名傅丰元,网名FM100,英文名Bob
Fu,因长得帅、有点韩寒的味道,经常会被要求合影存念。正经的是,在全世界任何新潮网络平台上,你都搜得到他的这些名字及信息,他很“控”这些。他写到:

  利器其实不是我个人的自媒体,这是团队的作品。《离线》杂志在转型,杂志里有一个“工具”栏目,是我在运营,所以就在微信上做了“利器”。最开始会邀请优秀的创造者来分享他们的工具,后来读者多了,读者也开始在群里分享利器,逐渐成为现在的样子。目前还是在熬着呢,时刻都难熬。怎么保证质量怎么赚钱怎么推广文章都得做。最有意思的时刻是“前几天利器上发的选题,被朋友抄袭”,对,只是抄袭选题,说什么也说明自己选题做得好吧……

  Bob想连接的是社群电商,利器,顾名思义,最直接对应这种需求。

  5月10日,我邀请了几位欣赏的媒体人、自媒体人来参加UC订阅号的发布活动,他们聆听了阿里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阿里UC总经理陈超的演讲,知道了在阿里系大数据支持下,能用天猫、淘宝的方式赋能他们做订阅号。能给他们大而准确的流量、很多的钱及拿到这些钱的方式、很多做社群电商的能力。

  他们表示谨慎乐观,期待UC的产品越做越好,没有创作者会对平台产生敌意,就看你怎么服务,怎么弄好。

  一起来玩吧,去注册吧,去体会吧。

(0)
上一篇 2016年5月18日 10:37
下一篇 2016年5月18日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