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投资控股公司都是一种“高冷”的公司生物物种。
它发轫于西方,在美国,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声誉最隆;兴盛于亚洲,香港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是翘楚。而在内地,柳传志创办的联想控股则成为新的代表之一。
相较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热门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是来自某个领域中技术的革新,而是来自其投资图谱,即通过在多个领域里拥有能够施以重大影响的核心资产业务,以价值成长为导向,形成长期持有、可优化的资产组合。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拥有复杂资产组合的“综合性巨无霸”。
这些投资控股公司在业务侧重点及资产组合都不相同,但从发展轨迹来看,在不同经济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长和系和联想控股等企业的做法,在整体策略上反而有较为一致的战略思考和价值观。因而反应在财务成绩上,各家数字不同,但背后的逻辑却有颇多相似之处。
比如在3月30日联想控股最新发布的2015年财报中,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从中也可以判断什么是投资控股公司的正确打开方式。
1、首先需要明确大型投资控股公司特点及核心所在。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大型投资控股公司是个复杂的概念。不仅和单一型业务公司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的公司之间,其资产组合、子公司所属领域、母子公司关系和股权结构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先看单一型业务公司。比如Lenovo、微软等就是属于单一业务公司。虽然它们也会有很多多元化的外延业务,或者会围绕核心战略进行一些兼并收购,但这和重新创造新的业务板块、独立发展非相关业务的投资控股形式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单一业务公司往往又和大型投资控股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控股是从单一的IT业务不断发展成大型的多元化投资集团演变而来,长和系是从地产、基建实业起家,伯克希尔·哈撒韦至今的核心基础还是保险业务。
再看不同的投资控股公司之间,很多公司的模式也完全不一样。有的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并不完全独立,甚至还有交叉持股的情况;有的控股公司的资产组合中,在上市公司的蓝筹股里面持有比较大的权重;有的控股公司则更喜欢相对控股而不是绝对控股等等。这些都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
而且不同的投资控股公司,投资的思路和策略也不太一样。比如联想控股,根据其“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有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两部分。战略投资聚焦于公司的战略方向上,通过收购或者自建的方式打造而成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最终形成多个支柱型业务的投资组合;财务投资则包括其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少数股权等细分领域的财务投资。两大业务共同覆盖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目的是在投资资源、市场信息、管理经验以及业务合作等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作为提升公司资产组合价值的核心优势。
在各个投资控股公司眼花缭乱的具体策略背后,其实有一点都是相似的,这也是巴菲特、李嘉诚和柳传志们最在意的地方——那就是以价值成长为导向,在多个领域进行布局,这些布局不仅会最终打造出优秀的投资组合以及卓越的企业,而且资产组合之间也会产生良好的互动和协同。
这样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拥有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并能通过多元化来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如果观察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长和系的财报,就会发现,它们长年的整体业务都处于增长的态势,没有大起大落,投资回报率十分稳健。即使其中有某项业务出现不佳表现,也能通过另外业务的拉动而实现整体匀速发展。
联想控股发布的虽是2015年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也有这样的迹象。其2015年1-12月实现收入为人民币3,098亿元,同比上升7%;股东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46.59亿元,同比上升12%,年度派息总额人民币5.18亿元,同比上升42%。可以看出,虽然受到Lenovo亏损影响,但其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仍获得了增长,协同效应得到充分体现。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投资控股公司也不是“包治百病”的模式。长久以来,商界围绕单一专业化和多元化孰优孰劣的争议,从未间断过。投资控股型企业能够通过业务多元化来抵抗一定的经济周期风险,但也面临资金流管理、业务管理半径过大等挑战。而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投资控股方是否能真正为各个公司及投资人创造了价值,而不是通过财技来做出概念。
2、因此要判断一家投资控股公司的价值,就需要放在一个时间轴相对长的宏观坐标环境去看,而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得失。
在1990年代,李嘉诚开始了对移动通信业务的布局。1991年投资了英国移动运营商
Orange,前后总投资84亿港币。但当时市场环境不是很好,很多投资人对此都认为李嘉诚走错了一步棋。但Orange经过不断发展,成长为覆盖英国98%人口的运营商,这已经取得了经营上的成功。到了1999年,德国一家名为曼内斯曼的钢铁公司看上了Orange,最后花1180亿港币买下来。从1991年的84亿港币买入,到1999年的1180亿港币卖出,每一年的回报率高达39%,接近40%,这和长实最为知名的地产、基建投资回报率不相上下。
在最初的几年,李嘉诚的电信业务投资回报率只有5%,但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经营,实现了大幅度跃升的回报率。很多投资人认为这是李嘉诚在通信市场的一个代表作。
同样的例子巴菲特也做了最佳诠释。众所周知他是长期价值投资的信奉者,也有大量的案例证明这一点。近期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美国第二大铁路营运商伯林顿铁路公司(BNSF)的收购。
2009年在金融危机之后,巴菲特以440亿美元买下这家“笨重”的公司。当时市场一片哗然,认为在高科技的时代,买下一个上世纪留下的交通公司是一个砸钱的买卖。但巴菲特对长期宏观环境的判断是,美国经济会复苏,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还会上一个台阶,而且铁路公司的现金流良好,符合他一贯的投资策略。果然在经过五年后,到2014年巴菲特就收回当初投入的所有现金,而且截止当年的9月30日,BNSF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贡献的分红就超过了150亿美元。
对这种着眼长期的思路,李嘉诚反而用了“保守”两字来总结,意味眼前可能会随时出现各种有诱惑的机会,但是要“保守”地回到核心价值观上,看各种机会是否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的需求,其中衡量的标尺就是投资回报率是否能达到预期。
柳传志的联想控股也有类似思路,他在发布财报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以价值创造为责任……凭借不断成长的业绩给广大股东带来中长期的良好回报。”潜台词是,联想控股要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会有很多机会,但更愿意围绕价值创造,从长远来逐步释放稳定持续的红利。
比如联想控股旗下的拉卡拉。君联资本于拉卡拉成立之初即对其进行了投资,2011年拉卡拉获联想控股战略投资,
2015年实现扭亏为营,除传统收单业务外,建立在支付业务基础上的金融业务也有望成为其另一个利润增长点。再看2014年联想控股10亿元战略投资拜博口腔,根据联想控股2015年业绩公告显示,拜博口腔201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2.36亿人民币,而其收入、门店数量、门店面积以及医生数量等均大幅增长,盈利模式比较清晰,随着拜博全国网络布局,其能量或将在未来2-3年内爆发。2012年成立的佳沃集团,通过持续的管理提升、优化经营效率、重组整合等方式使经营效果明显改善,实现扭亏为盈,其水果业务与鑫荣懋的合并重组,使得销售渠道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水果产业链平台企业的可能。
3、不难看出,虽然每个投资控股公司的具体战略和业务侧重点不同,但是依然有一些共同的法则是可以衡量其成功与否。
首先,要看战略是否清晰。因为投资控股公司的业务复杂,容易导致面目不清晰,也是外界对投资控股公司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因此有长期价值判断的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外界曾对李嘉诚和长实和黄多年来在经历过数次危机后,仍能平稳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四大“法宝”,即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不为最先”策略。这实际就是长实和黄清晰的战略,而衡量这个战略的准绳就是是否每项投资都能增加利润,也就是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而不是去建立所谓的商业帝国。
在联想控股,战略也同样一目了然,就是在中国市场消费与服务机遇不断成长的环境下,通过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的“双轮驱动”,捕捉企业发展不同生命阶段的机会,并让两者产生业务协同来释放力量。
其次,要看布局是否合理。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是其主业,巴菲特早在1967就以保险为基础,设计出一条几乎完美的价值链:保险良好的现金流为股票投资提供近乎零成本的资金,股票投资的收益又可以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资本金,而实业投资的利润反过来则成为保险业务扩张的流动性后盾。
联想控股双轮之一的战略投资主题聚焦,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目前中国仍然具有高成长性的领域,而且和消费升级大潮相符。双轮中的另一个财务投资,也涵盖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整个投资链条十分清晰,其间可产生大量联动。但根据其2015年业绩公告,也不难看出,其中一些资产面临相当压力。因而在不断发现机会的同时,能否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将整个盘子调整到最佳状态,需是柳传志和朱立南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
第三,要看团队是否匹配。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已经是黄金组合,李嘉诚则有长期信任的伙伴霍建宁。联想控股除了董事长柳传志和总裁朱立南的搭档外,每个公司和投资机构在业内都是一线人物。
第四,要看财务状况是否健康。这意味着要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完善资产的不同回报周期。
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短的业务,盈利就会非常波动,随着当前经济状况而波动。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长的业务,资金回流会比较慢,而且因为资本投资较为巨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最理想的布局结合是有各种长度的回报期的业务,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长和系的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资金回流以资助长回报期业务的资本投资。
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IBM过去几年亏损了不少,但是每年的财报依然显示利润在增长,就是得益于旗下保险、铁路、能源、化工等业务依然在不断创造价值。当某项业务因为发展周期等原因而下滑时,其他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平稳增长的业务就能补上。
联想控股的财务情况,从最新的数字来看,也算得上稳健。比如金融服务收入为人民币9.05亿元,现代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4.95亿元,化工与能源材料收入为18.39亿元。而财务投资板块投资收入及收益同期增长63%至人民币40.49亿元,净利润同期增长98%至人民币41.87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期增长121%至41.27亿元,创造了优异的现金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Lenovo因业务调整带来的风险。
第五,看长期回报是否兑现。伯克希尔·哈撒韦和长和系的财务数据,已经成为反应美国和香港经济的晴雨表,这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投资人对其长期回报不断兑现的信任基础上。
中国的投资控股公司发展和兴盛只有短短数年的历史,类似联想控股这样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过去一年的表现,不难看出其聚焦消费与服务的投资主题,以及从全球化角度打造和管理资产组合的思路已经获得市场认可,接下来就要看长期的价值坚持和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