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提交了一份有关无人驾驶的提案,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并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引发了法律界的关注和讨论。
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了。去年12月,百度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完成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测试,“开进了世界第一阵营”,并预计3-5年内可商业化。技术的成熟为人们带来对智能化未来的更多憧憬,但同时也带来了法律“盲点”。正如李彦宏在提案中说的,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政策法规与无人车发展还不相适应。
法律专家则表示,无人驾驶汽车涉及的交通事故的定责问题,登记、检验如何进行?其汽车保险适用何种法律?这些都是应被深入探讨的领域。
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组织开展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牌照发放、行驶规定、事故认责、保险理赔等方面的研究。事实上这是无人驾驶车得以上路的最基本制度保障,目前企业在做无人车上路测试时是无法为测试车辆挂牌照的,这就导致这些测试车辆在路权和监管层面均存在漏洞与缺位。这无疑阻碍了无人驾驶车上路测试以及更大规模的商用。
此外,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其中驾驶人均默认为自然人,对无人驾驶车无法界定。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无人驾驶车只能在模糊不清的法律环境中摸索前进。
其次,是发生事故后的定责问题。这也是李彦宏在提案中重点阐述的部分,他建议对无人驾驶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由于无人驾驶车现在还没大规模商用,现在这个问题并未凸显,但按照李彦宏对无人车的预测,3-5年内实现商用、量产。到时候定责就成了重中之重。无人驾驶汽车定责的法律问题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到设计、制造、用户、相对方之间的多重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本身的种类也很复杂,需要厘清的责任至少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产品责任及其他。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于李彦宏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无人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迫切性表示赞同。尤其是关于事故后的保险理赔,他认为应当尽快对事故后保险公司的理赔,无人驾驶技术平台与保险公司对于硬件、软件供应商的责任追偿开展立法工作。“只有在企业与保险公司在弥补自身损失时拥有法律依据和健全理赔体系,才能够消除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与研发过程中各方的后顾之忧,切实推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带来汽车行业的大变革,更将是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李彦宏在提案中介绍,中国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上,已和国际知名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我国还未采取措施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他呼吁,我国应从国家层面对无人驾驶予以重视,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法律界人士的呼应。(来源:法制晚报王伶玲)